把握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对关系

发布时间:2019-07-29 09:35 来源:佛山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必然结果,也是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更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佛山凭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现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战略下的经济高速增长。围绕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佛山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处理并切实把握好五对关系。

  

正确处理好数量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40年来,佛山的发展与国内大多数城市一样,追求的更多是数量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追求经济的数量增长相比,高质量发展则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仅关注经济总量,还包含对经济的效率、结构、稳定性和持续性等角度的多维衡量,是量与质相协调下的演进发展,强调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结合,突出的是人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一种包容性增长,是“两山论”的直接体现。因此,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先发地区的佛山更加需要正确处理数量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要通过有效突破三大长期性的关口来谋求我市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实现以质的提升促进量的增加。

  

正确处理好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

佛山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1.5∶56.5∶42,从数字比例来看,多数人认为似乎有点不太合理,理由是不太符合宏观经济关于产业结构比例的有关原理。事实上,宏观经济学关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主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演变情况,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前提。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不一样,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自然不同,因而三次产业结构是否科学合理需要因时因地研判。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主旋律背景下,对于佛山市来说,经济总量比经济结构更有意义,因为城市经济分工一般遵循“人均决定幸福,体量决定地位”的基本原理。从体量而言,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17位,人均GDP超过1.8万美元,在国际上达到了欧洲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国内人均排位居于全国前20。因此,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其实并不要求我市的产业门类有多全面和产业比例有多合理,关键是看我市支柱产业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是否具有竞争力。因此,要想赢得较大的分工优势,必须注重经济总量的做大和支柱产业的培育,而非过于拘泥于所谓产业结构的合理比例。

  

正确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

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传统产业注入强劲活力,应加以统筹协调发展。为此,一是把握好“转型”的核心是转变增长的“类型”, 即把现行“三高三低”产业(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三低三高”产业, 把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而不是简单地转行业。二是把握“升级”的科学内涵。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也包括产业内部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延伸,实现技术集约化并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三是把握转型升级的过程是整体的、系统的、渐次的。转型升级是对传统版本的继承和发展,是经济版本逐次完善,且这一过程中经济版本的内核是不变的。为此,我市各区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需要充分结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和自身条件,合理规划、量力而行,而不能一哄而上,造成区域之间新的产业结构趋同和低水平的竞争。

 

正确处理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

制造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因为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其附加值和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强力支撑。为此,一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切实改善营商环境,加快推进“产业链”的“四链”招商,积极通过引进大企业、大产业、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和支撑。二要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发达国家来看,有两个70%现象值得关注,一个是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70%,另一个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超过70%,对照这一比重,我市差距较大,决定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服务业空间最大的是生产性服务业,其核心是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服务等,并为高质量发展建立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三要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通过“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并由此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正确处理好新常态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缺一不可。为此,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 把原来政府掌握的权力下放给市场和企业, 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干预,打破垄断,大力降低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市场更好发挥作用,提高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二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三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实行“精准”的产业扶持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杨书群 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