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气与电子工业协会主席米夏埃尔·齐则默尔:推进工业4.0应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和5G

发布时间:2018-11-02 09:21 来源:南方日报

数字化已经席卷了工业化,对整个工业经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工业4.0最早的提出者,德国在推进工业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上做了不少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

首先在数字化浪潮的推进过程中,电子电气行业作出了不少贡献。此前有一个报告表明,电子电气行业内的一些协会、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服务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上,比其他的行业发挥的作用更多。电子电气行业内90%的公司都已经充分建立了智能化的生产流程、精细化的管理,其中2/3的协会会员销售智能产品,50%的公司能够给客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电子电气协会中,20%的会员收入来自于智能化的服务。电子电气企业拥抱创新技术更加主动,不少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40%,其中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投入主要用来促进业内解决方案的提供。2017年德国电气行业在研发上一共投资了172亿欧元,巨额的投资能够彰显电子电器行业对数字化的重视。

同时,德国在工业4.0方面有较强的技术积累,且不断强化在软硬件领域的系统化布局。

一直以来,德国在工业价值创造上做得很好,这已成为德国的DNA。德国基于工业4.0战略建立了许多工厂,在全球率先完善了动力系统、传感器产业布局以及其他的各种软件、硬件设施建设。

而且,德国推进工业4.0战略不仅仅是从技术上发力,还从工业政策上进行支持。推进工业4.0变革,我们建立了一个非常完善的政策机制,保障标准制定、各种顾问咨询的提供,以及建立公司之间的交流网络。这样的一个框架能够帮助公司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现实层面,这种机制到底是如何服务企业的?举个例子,我们会把技术人员、公司的高管都邀请到一起,通过组建技术顾问委员会,共同推动数字生产更为标准化和和谐化。这能够让德国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全球合作中彰显出威力。

我们知道,互联网的未来更多是服务于公众,让大众有更好的机会享受这些技术的裨益。而且,在这些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合作以及公平的竞争才是数字化未来发展的导向。没有一个人可以靠单打独斗获得成功,也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闭门造车。因此中德两国应该意识到我们需要利用公司间的合作,促进双方的互通有无和相得益彰的发展。

汉诺威工业展览就是一个好的开放合作案例。今年有超过800家中国企业参加了这个展览,展示了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在汉诺威展上大放异彩,也加深了其和德国企业的交流。

和德国一样,中国也在推进工业4.0变革上大力探索。我认为,中国要在发展智能制造上取得突破,需要贯彻开放合作的理念,且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产业领域。

首先是人工智能。中国当下正雄心勃勃地发展AI技术和产业,已经建立了非常夯实的基础,在一些读取自然语言的机器人开发上取得了不少进展,并且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迭代,拥有发展AI的良好前景。

其实,AI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能够在一个场景内进行诸多任务处理,智能家居、智能楼宇、信息传递都需要AI技术。同时,AI在智能制造中也有广泛应用,它能替代人完成机械化、重复性的任务,把人从这些任务中解放出来。

以高效的计算能力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能够适用于智能制造的场景,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是数据,因此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技术需要搭建工业级别的数据平台,这个平台能打通更多数据,可以提高包括B2B应用场景在内的多种数据质量,服务多个行业,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扩大应用。

5G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在中国,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已经在很短时间内进入了4G时代。如今,5G时代也在悄然到来。世界重要的5G运营商,比如华为、中国移动等,已经开始打造5G的生态圈,建立5G的生态联名,希望能够积极地融入到5G的生态圈里,实现共赢。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进,让多个行业受益。然而,在一些数字化新技术领域,全球目前仍面临挑战。我们需要全球的各个行业的有识之士共同投身于这场事业当中,以寻求解决方案,通过更多的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标准化,以推动全球在人工智能、5G技术应用方面的突破。

在此背景下,中欧合作非常重要。如果在数据管理方面,中欧能够推动实现更好的工业化数据管理标准化,共同应对网络安全的威胁,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赢。中欧应进一步沿着合作的道路走下去,让彼此受益。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