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三龙湾 创新极核何以引领城市未来?

发布时间:2019-07-15 09:17 来源:佛山日报

据2019年市政协提案《关于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建设与发展的建议》整理;提案人:民革佛山市委会、农工党佛山市委会、民盟佛山市委会、九三学社佛山市委会、卢沛锋、陈小霞、张波、杨小菁;制图/王淼冰

  

调研报告

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作为佛山一环创新圈的创新极核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主阵地,是佛山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平台。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以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为龙头,引领佛山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将三龙湾打造成佛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极核、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对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示范窗口、全面深化广佛同城、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均有重大意义。

  

三龙湾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三龙湾是佛山站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宏观层面,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结构的建立、推动佛山的区域结构优化提升为目标,建立佛山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铆合点,这意味着三龙湾建设不仅要举全市之力,更要借湾区之力。同时,三龙湾是横跨三区五镇(街)、建成度高的战略平台,未来需要以存量空间再开发为重点,面临极大的统筹协调难度。目前,三龙湾建设面临一下几个困难和问题:

一是有影响力的创新平台不足。季华实验室和中国机器人谷等布局已有雏形,但与政府及碧桂园、美的等龙头企业的高热情相比,其他社会力量和高校显得动力不足。佛山要在高质量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占领新高地,就必须引入世界一流大学和高端创新资源参与三龙湾建设。

二是佛山新城在三龙湾的角色定位不清晰。中德工业服务区(佛山新城)、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和陈村、北滘周边的定位不明确,有待进一步协调和完善; 佛山新城周边存在大量旧村居、旧厂房,暂时尚未纳入城市升级项目;佛山新城商业配套和生活休闲配套设施不足; 以轨道交通为引领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仍待提高。

三是建设规划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产业特色不够鲜明; 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尚不清晰;协同创新力度有待加强;工作机制还需加大改革力度等。

  

打造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的路径建议

1.坚持开门建设,集聚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三龙湾

坚持开门建设大湾区,不搞闭门造车。三龙湾不仅是佛山的三龙湾,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三龙湾,承担的是区域尺度的使命,发挥的是区域尺度的价值。三龙湾并不局限于已有的93平方公里范围,其代表着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担当。因此,在三龙湾建设过程中要做到“联动”,既要向上“联动”,争取更多的区域交通资源、产业资源与政策资源;也要向下“联动”,在93平方公里之外进一步整合、融汇资源,扩大其影响力。可将93平方公里作为核心区进行打造,将周边更大范围作为协同区进行统筹考虑。

整合市内外资源,加大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力度。将三龙湾与佛山高新区深度融合,促进创新集聚与产业集群互利共赢,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实现“1+1>2”的效应。利用佛山新城资源优势助推三龙湾发展,进一步完善佛山新城基础设施,优化佛山新城及中德工业服务区的产业计划,激活佛山新城现有资源,打造佛山新的经济增长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三龙湾形成“科研孵化+生产服务+文化创意”格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立广佛同城创新示范区。借鉴麻省理工大学附近美国128号公路高新带发展模式,通过政府、社会资本的投入及政府采购支持,军民融合产品研发,顶尖大学实验室的布局,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制造、物流基地。通过与东莞松山湖、中山火炬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合作,延伸拓展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协同创新圈层,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以及众多科创特色小镇建设。

统筹协调好市区镇各级权责,聚焦利益共同点,实现差异化发展。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已经具备一定的创新基础,具有较高密度的创新载体布局,内生创新能力较强。三龙湾的建设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制蓝图,需要对存量创新要素进行重新整合,对于各区各镇的规划、发展定位以及利益进行统筹协调,避免同质竞争、重复建设。

  

2.将三龙湾建成佛山高质量发展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先行区

一是加强市级统筹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在全市前列,建立三龙湾与属地投入共担、收入共享、社会共治、属地统计的工作机制。

二是注重政企联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多方互动的工作格局,让市场力量提前介入,自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是大力推进三龙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力争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转让等领域形成一系列改革事项,争取获得国家、省级试点授权政策支持。

四是设立重点区域,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上先行先试先突破。市委市政府要在全盘规划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明确各区域特点,划定各区的重点区域,明确区域内的创新领域、创新类型、创新要素和创新业态,展开针对性开发建设,给予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上的空间,做好重点区域的试点探索。

  

3.引入香港高校在三龙湾设立科技创新基地

一是与香港科技大学建立新一轮科技合作,成立香港科技大学三龙湾研究院,专门为佛山培养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

二是联合香港贸促会、高校在三龙湾的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佛港两地科技创新对接展览会,使佛山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与香港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力量无缝对接,为三龙湾的科技创新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创新对接展览会。

三是定向精准向香港科大为主体的香港高校购买“科技创新服务”,形成香港+佛山的科技创新协同新网络。

四是以佛山龙头企业为主体成立香港三龙湾科技创新联盟,将香港的佛山乡亲华侨、协会等社会创新资源纳入其中,定期召开协同创新会议。

五是发挥各级香港籍政协委员纽带作用,广泛邀请香港科技人员派驻佛山三龙湾行动计划,为佛山输入创新动力源。

  

4.高水平谋划三龙湾产业业态

将三龙湾打造成独角兽乐园。打造多元 物理空间,为潜在的“独角兽”企业提供 适宜的办公场地及标准化的空间配套,帮 助企业实现从高估值向“高估值+高产 值”的华丽蜕变。创建智慧的灵动空间, 让三龙湾赋有“智慧”,充分展示其高品格 的区域形象,实现物理空间同未来接轨的 弯道超车。利用丰富的政策资源、土地资 源等换取优良的产业资源,集聚创新要素, 逐步建成适合“独角兽”生长的土壤,建 议在三龙湾挑选佛山最具优势的家电产业 和机械装备产业作为政策倾斜方向,利用 短中期的政策引导,形成行业特区。发挥 金融市场作用,通过股权投资、基金引导、 规划倒推、模式先导创新模式,推动区域 金融的快速发展。同时,打造内外互补的 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多点联动的众创 服务平台,降低独角兽企业交易成本。

将三龙湾培育成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围 绕国家、省重大研发计划总体规划,制定 市级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在三龙湾发展壮大。设 置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攻关专项基金,攻 克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并从项目、数据开 放等方面支持基础理论和底层技术创新, 支撑产业创新的基础要求。支持人工智能 企业积极参与装备制造、交通、大健康、 家具等领域的应用和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开 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无人机、智 能传感器、智能健康设备等融合新产品, 构建完善的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发展生态 环境。尽早组织人才资源,重点攻关人工 智能基础研究领域问题,形成本土的技术 攻坚基础力量; 围绕产业创新,引进人工 智能应用、技术技能等复合型应用人才、 高校学科建设领军人才,配套引进投资运 营等方面综合型人才,形成本地科研攻关 核心力量。

  

(来源: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