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加大力度护航中小企业转型

发布时间:2021-08-17 07:39 来源:佛山日报

7月30日,佛山市领导与市民营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班学员座谈。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强调,广大民营企业要善于从世界发展大势、国家战略机遇、技术迭代规律、重要政策红利中借势借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聚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以最简、最快、最优的办事流程服务企业,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本期圆桌,四位嘉宾围绕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话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佛山市数据科学学会会长、佛科院教授钟勇

优化营商环境 须多关注中小企业“弱信息”

通过佛山市数据科学学会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等多方投入,建立以工业大数据研究为目标的民办研究院,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推动中小型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是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而目前佛山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普遍面临着管理水平低、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资金短缺、投入不足的状况,转型的风险实实在在存在,正如有企业家提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敢也不能转,就是想转也不知道找谁转。而政府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一般也多是按照企业规模设计,对大型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民营中小企业也不如公有制企业考虑多。市委书记郑轲正是洞察到这一点,才鼓励广大民营企业要从重要政策红利中借势借力,希望市内各政策制订部门也要及时给予广大民营中小企业体现重要的政策红利。

中小企业可采用抱团的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政府在出资成立引导基金扶持企业、树立数字化企业标杆的同时,还应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而中小企业的创新,多是单个产品或技术的创新,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却是系统工程。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需要政府扶持服务平台建设,走标准化之路。中小企业可以在平台上购买数字化智能化的标准化服务,成熟一块就买一块,企业生产的多方面、各环节逐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才能适应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佛山市数据科学学会作为研究工业大数据应用的机构,也在为佛山市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添柴加油,助力营商环境提升。目前,学会在推动两项相关工作,一是向市政协领导建言,希望政协提案关注中小企业的弱信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弱信息”指的是中小企业的信息能力弱势。在政府政策支持、技术创新能力、社会影响上表现出来的弱势很大程度上与其弱信息能力有关,一是因为中小企业“位卑言轻”,发出的“声音”影响力不足,其呼声和信息不能广泛传播;二是中小企业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由于“人小体弱”,敢怒不敢言。因此,希望政府能设立中小企业保护政策,进一步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另一项工作是计划通过学会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等多方投入,建立以工业大数据研究为目标的民办研究院,通过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来推动制造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也均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企业、社会资本、学协会等多方投入,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可供借鉴。学会建立非盈利性研发机构的设想,希望能得到市委市政府在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佛山市众陶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蔡初阳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

加快数字技术的应用,夯实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打造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体系,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销售的全过程数字化转型。

佛山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数字化发展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和时间,短期内难以见到经济效益。这使得传统制造业企业无能力,也无动力自发地深度转型。二是数字化要求企业具有一定智能基础,但多数佛山的传统制造企业以往的研发模式、生产模式和产销平台已经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三是传统制造业与数字化的产业链化协同机制尚未健全,难以融合发展。数字化产业内部目前仍以单打独斗为主,整体技术赋能能力偏弱。

目前,佛山很多陶瓷中小企业也正在积极探索转型。一是针对现有企业存量的生产经营要素、生产资料,包括生产线、营销条件、物流网络等,对产业智能制造改造进行全方位调研,在前端科学领域寻求解决方案,对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制造方案,制定能制造低成本改造蓝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陶瓷存量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进程中,探索、试验、搭建存量生产线各项技术解决方案,为产业低成本改造探索新的智能制造路径。二是数字化转型中,努力创造重大技术突破,完成在线采集标准化,完成在线物联网“实时工厂人机对话大脑”; 完成窑炉优化数据模型搭建等,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奠定了条件,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提供解决方案。

佛山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到“天时、地利、人和”的阶段。正如市委书记郑轲所说,企业家一定要认识到,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不加快转型发展,企业就会边缘化,甚至被淘汰出局。我从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角度,数字化升级,拟从以下三个维度构建:

一是加快数字技术的应用。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发展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新型制造模式,打造一批智能生产样板工程,带动更多企业开展数字技术应用。注重示范应用、推广带动,选择一批特色行业优先推动智能装备的行业应用。二是夯实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积极建设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基础设施。以数据驱动城市发展为主线,广泛利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形成更加开放、融合、协同发展的数字化生态体系。三是打造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体系。发挥数字化引领创新先导作用,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销售的全过程数字化转型。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构建各类主体广泛参与、线上线下结合的开放创新网络。优化创新体制,构建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全链条的创新体系。


佛山市顺德区锡山集团综合管理部总监王维

政策性资源宜更多倾向于“腰部企业”

存量企业的成长蜕变是佛山产业发展的最大确定性,帮助他们就是吸引新的产业和新的优质资源的最佳名片。政企各尽其责,各尽其力,共建共进,相互成就,这便是高级的营商环境。

要精准优化营商环境,首先要梳理我们自身的短板和长处。经过40余年的发展和积累,我们的长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政务服务意识强,政商“亲清”关系搞得好;二是民营企业占比和市场化程度都很高;三是产业基础厚实,产业链较为完备。我们的短板则主要体现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严重不足和存量企业中缺乏领军型企业。

两块短板对我们的产业向上突破形成互为制约的关系,这是当下我们的营商环境要去改善的重点。过去,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指基于“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制程改造,管理咨询,品牌”等,现在“数字化管理、智能工厂”则成为当下以及未来较长时期的核心。

在佛山,“头部企业”有强大的应用基础和资金支持,较早开始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但“头部企业”毕竟是少数,处于“腰部”的规上企业的占比最大。“腰部企业”要想完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要想在研发、制程改造、品牌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是很难单靠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的。

如何在这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帮助企业实现“蝶变”,让制造业整体突破“天花板”,我国的台湾地区和日本、德国曾经的做法可以作为思路和模式的参照。

如日本筑波产学研基地、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技术研究院,分别于上世纪40~60年代之间在政府主导下诞生,其将“高端生产性服务”的核心内容全部囊括其中,为各自国家的制造业升级转型起到了火箭助推器般的作用。

从佛山本土生长起来、业务集中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工厂规划与建设的广东精工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在与全国各地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对营商环境有深刻对比。建议佛山的政府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将政策性资源更多倾向于“腰部企业”;其次,对本土成长起来的优质生产性服务企业也要有相应的支持政策;再次,企业转型数字化、智能化,要率先从改变企业老板的观念做起,这需要政府的力量来推动,比如通过“走出去”——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引进来”——将生产性服务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引进来,以此加深企业老板对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性的认识;最后,降低政策扶持的门槛,“宽进严出”,严格监督过程。

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产业的持续升级,两者打通,会吸引大量的人才汇入佛山,就会形成“产业的高地、人才的盆地”的良好生态。在这个过程中,存量企业的成长蜕变是佛山产业发展的最大确定性,帮助他们就是吸引新的产业和新的优质资源的最佳名片。政企各尽其责,各尽其力,共建共进,相互成就,这便是高级的营商环境。


中共佛山市委党校科研处主任黄琼

数字化赋能要先瞄准关键瓶颈问题

政府在服务中小企业转型上,必须紧紧牵住“政策”这个牛鼻子,以提高政策的服务质量为抓手、以增强政策的有效性为突破口;不要因为现在企业的规模和存量,就担心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进而阻碍了革新和自我颠覆。

借鉴国内外发展数字经济的经验与启示,针对佛山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不够“不能转”,成本偏高“不愿转”,阵痛期长“不敢转”的关键瓶颈问题。我们认为数字化赋能佛山传统制造业发展,需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机构指导”三方合力推动。为此建议:政府在服务中小企业转型上,必须紧紧牵住“政策”这个牛鼻子,以提高政策的服务质量为抓手、以增强政策的有效性为突破口:一是加强以鼓励创新为导向的供给型政策。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突破数字领域的技术瓶颈,加强对底层操作系统、基础工业软件等基础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创新支持,促进“政产学研”协作,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的产业化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如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强化季华实验室、三龙湾创新服务区等数字技术创新高能级平台建设,为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撑。二是建立完善机制为导向的环境型政策。建立统一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包括智能工厂、智能装备、智能服务、大数据、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标准,寻求国际智能制造标准的话语权。同时探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财政支持政策,落实好相关税收减免和扶持政策,让政府与产业合作共同培育“数字土壤”,数字技术更快融入制造业核心业务。三是以分担风险为导向的需求型政策。围绕企业共性需求,建设集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和测试于一体的技术平台、测试平台、信息平台。通过平台提供信息服务,解决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先进制造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形成互促共进、开放共享的发展生态。在垂直行业领域,通过平台建设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中小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企业要通过“智能制造+工艺提升+强化质量+延伸服务+拓展市场”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一是传统制造业决策者要建立数字化思维模式。转化传统企业制造业管理者经营者理念。不要因为现在企业的规模和存量,就担心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进而阻碍了革新和自我颠覆。要让企业家们基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基本规律,改进研发和管理模式,使企业更加快速、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千变万化,发掘个性化需求,强化传统产业特色、差异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二是利用社会资本对产业的引导作用。构建产融对接平台,鼓励各类资本通过可转债、直接入股等方式参与到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人工智能化转型中去。特别是要鼓励国有资本通过混改试点的方式,引导第三方的人工智能技术资源参与到传统制造业的改造中去,形成扩大国有资本影响范围——人工智能产业化——传统制造业实现升级三方共赢的局面。对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要通过贴息、补贴等形式,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三是借力资本市场对管理人才的引导作用。通过市场的力量,引导高端管理人才和团队进入到传统产业中去。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研究院所,构建涵盖先进技术、平台架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专业顶尖团队,依托这些团队,制造业企业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推进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来源: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