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与经济规模相匹配的城市品质?

发布时间:2021-04-19 07:49 来源:佛山日报

专家简介

单菁菁,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所、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学、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北京、广州、深圳、珠海、杭州、郑州等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专项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院重大课题、院重点课题等60余项,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了20余个政策建议,多次获得国家领导批示。


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指出,佛山要推动空间重构和形象重塑,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坚定不移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化“人城产文”融合发展,围绕共建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所、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单菁菁在接受佛山日报《理论周刊》专访时表示,佛山要把经济实力转化为更好的城市形象,不能局限于建筑物理空间的改观,要树立综合目标导向的城市更新理念,加快塑造与万亿经济规模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增强佛山城市核心竞争力。

城市更新不容错失时代窗口期

只靠“财大气粗”已越来越难吸引高层次人才,要紧跟时代步伐,把经济实力转化为更好的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通过提升城市品质、重塑城市形象为佛山核心竞争力“加码”。这些都需要通过城市更新来实现。

记者:大型城市引领的城市更新热潮,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您对佛山推动城市更新有什么思考建议?

单菁菁:佛山作为一座千年古城,部分建成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求。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发展,佛山正逐渐从增量发展迈入存量更新时代。面对新阶段、新形势,佛山需要通过城市更新实现城市环境、城市功能的再造和升级,有效破解人口密集、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等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焕发城市新活力。

从另一个角度讲,放眼世界,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如火如荼,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调整,城市间竞争激烈、不进则退,一旦错过了这个历史机遇和发展窗口,城市发展就有可能落后于时代潮流。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城市更新的工作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其次,中国城市格局正面临被数字时代重塑的关键期,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城市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优良的城市品质是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关键要素,因此包括城市形象在内的城市品质已成为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产业升级需要科研人才、高端人才,但是这些人更愿意去北上广深这样城市硬件配套和软件服务等方面更好的城市。所以,唯有提升城市品质才能吸引人才。

这也是近几年重庆、武汉、成都、杭州等城市狠下功夫努力经营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的核心逻辑。

佛山虽然是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地区之一,但城市形态、功能品质与万亿经济规模不匹配,城市品质不高、城市形象欠佳成为佛山吸引高端人才的一块短板。如今,只靠“财大气粗”已越来越难吸引高层次人才,要紧跟时代步伐,把经济实力转化为更优的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通过提升城市品质、重塑城市形象为佛山核心竞争力“加码”。这些都需要通过城市更新来实现。


树立综合目标导向的城市更新理念

佛山提升城市形象不能局限于建筑物理空间改造,必须树立综合目标导向的城市更新理念,推动城市更新从聚焦旧城、旧厂、旧村的“三旧”改造转向统筹优化配置资源的全域更新。

记者:与一线城市的城市形象相比,佛山仍有较大差距。深化城市更新推动佛山实现高质量发展,您认为佛山要注意哪些方面问题?

单菁菁:我也注意到,这几年,佛山尤其是中心城区多次都提到要城市升级,其实就是因为佛山城市品质和产业升级遇到瓶颈。据统计,佛山现在土地开发强度已经接近40%,远远超过开发强度的警戒线(30%),未来将面临新增建设用地难度大、可开发土地资源不足等发展桎梏。因此,佛山必须以城市更新为重要举措,从现有存量土地中去要资源,通过存量土地的优化调整腾出空间来提升城市品质。

佛山要认识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更新是对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建成区的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整治、改善、重建、活化、提升。基于这种理念,佛山提升城市形象不能局限于建筑物理空间改造,必须树立综合目标导向的城市更新理念,推动城市更新从聚焦旧城、旧厂、旧村的“三旧”改造转向统筹优化配置资源的全域更新,实现产业发展、土地效率、环境改善、公服配套、文化振兴等复合目标的有机整合,从佛山经济、社会、物质、人文环境等各个方面作出综合、长远、可持续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土地更节约高效、环境更优雅舒适、产业更高端高效的发展目标。

记者:在土地资源总量有限、新增用地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如何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撬动新旧动能转换?

单菁菁:现在我们在佛山中心城区还能看到东一块西一块的厂房,这些工业园大多是工业发展早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发展模式的产物。很明显,这些厂房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要求,在土地资源总量有限、新增用地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适应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如何积极盘活低效用地、依法处置闲置土地,如何有效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重要的破题之举。

“三旧”改造是广东深化改革的知名品牌,得到了国家充分认可。但因历史遗留、政策缺位等问题导致很多低效和闲置用地未能得到有效盘活,佛山也不例外。

同时,因为土地问题涉及复杂的权属和利益纠葛,在开展低效和闲置土地统计及改造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摸清“家底”,对闲置土地进行调查统计,再根据佛山未来发展的蓝图和需要,对这些低效闲置土地进行梳理整治、功能调整或功能置换。另外,要高度重视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预留充足的生态用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更健康、更宜居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去年,自然资源部发出《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意见的函》,在国土空间规划、空间用途管制、土地利用、耕地占补平衡等九个方面提出意见,鼓励支持广东开展各类试点。佛山要以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更大改革权限为契机,争取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完善历史用地手续、简化土地权限及土地权属调整、地类变更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推动农村集体土地连片综合开发。


嵌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佛山强中心

坚持做好总体规划,先布棋局再落实,有序分工协作,形成强大合力,积极主动对接深圳、广州资源,努力实现产业协同。

记者:打造一个“强中心”,一直以来是佛山人民的期盼。您认为,佛山该如何打造一个更具有含金量的“强中心”牵引全市发展,进而达到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磁聚力?

单菁菁:2020年,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情况下,佛山迎难而上,成功晋级为新一线城市。但我们也要看到,虽然佛山是富庶之地、广东第三大城市,却难有“城中心”印象。究其原因是缺乏一个对全市具有统领效应的中心城区。对此,我认为佛山应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

第一,佛山作为组团式城市,五区不能再各自为政,切忌仅立足于自身发展来谋划工作,要站在整个大佛山视角,把佛山嵌入粤港澳大湾区中来打造强中心。因此,要坚持做好总体规划,先布棋局再落实,有序分工协作,形成强大合力,齐心协力打造佛山强中心。

第二,佛山新城作为佛山“强中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要避免城市出现“见城不见人”“见地不见人”,也就是产业空心化问题。佛山新城毗邻广州,周边地铁及体育馆、图书馆、大剧院、三甲医院等市级公共设施建设密布。可以说,佛山新城的硬件设施是一流的,接下来要思考的是怎么引入产业。我认为,佛山要积极主动对接深圳、广州资源,努力实现产业协同。其中,与广州合作要打好广佛同城牌,充分考虑到广佛两地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以往合作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应在基础设施连通、科技资源、科技人才互济方面加强联动。与深圳合作,要探索“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之路,采取“一区多园”的模式,与深圳共建创新产业合作园,既能发挥佛山制造业优势帮助深圳降低成本,又能提高佛山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助力佛山实现产业升级。


擦亮“岭南文化”“制造业名城” 两张金字招牌

佛山的文化建设要有高于经济利益的立意,擦亮佛山“岭南文化”“制造业名城”两张金字招牌,使之成为佛山城市营销的亮丽名片。

记者:您觉得佛山该如何借助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单菁菁: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文化承载着历史并抒写未来,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标签。在以往各地城市建设发展中,曾存在着“重经济轻社会”“重物质轻人文”现象。例如,一些旧城改造简单粗暴,导致城市古迹、历史建筑和传统社区在大拆大建中遭到破坏。相反,佛山在城市升级中较好的延续和遵循城市历史肌理,而不是颠覆。现在分布各区的一处处历史文化建筑犹如一部部活着的文化历史书,持续涵养着佛山这座历史名城的人文气质。

如何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助力佛山树立良好城市形象,提三个建议:

首先,佛山的文化建设要有高于经济利益的立意,让文化深度融合到佛山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市民生活当中。

其次,继续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使老城区焕发新活力,通过城市更新,挖掘和重塑城市的人文精神内涵,全力打造更具温度、更有活力的人文城市;同时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现代化,鼓励和支持培育怀旧主题、非遗活化等文化创意业态。

最后,最为核心的是要结合城市更新擦亮佛山“岭南文化”“制造业名城”两张金字招牌,使之成为佛山城市营销的亮丽名片。要积极拓展文化交流,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乘着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倡议这些东风,面向全球拓展文化交流,展示佛山精神文化的成果和魅力,以文化引领城市品质提升、树立良好城市形象。


(来源:佛山日报 记者:郑奕纯、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