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VS长沙:两座装备制造业大市的对话

发布时间:2019-09-11 09:39 来源:南方日报

知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前排右三)与佛山企业家走访长沙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受访企业供图

依托装备制造业优势与高铁红利,长沙产业经济不断崛起。图为星邦重工工厂。受访企业供图

 

在位于长沙的宁乡高新技术产业园,星邦重工突破海外巨头垄断生产的全球最高自行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收到了来自欧美租赁公司的新订单。

距此不远的另一片工业园内,楚天科技并购有140年历史的德国Romaco集团后,与之联合研发的制药设备,正以超越国内水平的技术参数进行着药物测试。

在三一重工号称“中国最聪明的工厂”的18号厂房,所有环节实现自动化。这家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在智能制造时代再次实现引领。

不知从何时起,一批来自长沙的企业站在了国内外产业竞争的潮头,展现着湘商的力量。而在他们的背后,是长沙这座内陆城市的崛起。

依托中部崛起战略,放大产业优势,并以高铁打开时空格局、强化与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长沙将身处内陆的区位变成了一种发展优势。而佛山等珠三角城市最鲜明的开放政策理念、先进企业管理意识和敢拼的企业家精神,也持续在长沙这座中部城市涌现。

追溯长沙的崛起,有哪些因素是佛山乃至我国其他城市容易忽视,却又值得借鉴的?

 

黑马的崛起

从产业重生到经济逆袭

2018年,用三一重工总裁助理陈爽的话来说,这算是公司史上最好的一年。这一年,这一工程机械龙头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都十分充足,且增幅大。

但在七八年前,情况却完全不同。2011年,受到此前金融危机余波影响,加之控制风险的水平有限、对客户的把握能力不够,三一重工在高速扩张的同时,也遇到了业绩波动的经营挑战。

为了突破瓶颈,三一重工优化管理、精简人员、重塑投资策略,同时坚定在工业互联网这一业务领域开拓新价值。挨过困难周期后,三一重工反而在结构与效率上有了新飞跃。

其实,三一重工的发展轨迹与长沙整个装备制造业的路径是吻合的。受国内基建步伐放缓、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等影响,2012年下半年起,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产业进入低谷期。三一重工等一众企业从技术与管理深处的深刻改革,不仅拯救了自我,也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复苏。

与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的浴火重生、走出低谷后一路上扬相呼应的,则是长沙经济体量的逆袭。

这几年,长沙成了“黑马”的代名词。

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中部省会城市,在近十多年内经济总量一路上升,超过了挡在它前面的一个个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直至迈入GDP的万亿俱乐部,创下了惊人的发展增速。

长沙的快速增长始于2006年。这一年,长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幅比全国快4.1个百分点,比全省快2.7个百分点。

经济向上的势头由此不断凸显。有人统计过2005年到2015年这10年间中国经济增幅最大的城市,长沙名列首位,其GDP在这10年的增幅达到460%。

2017年,长沙经济发展迎来新拐点,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排在中国第14位。2018年,长沙GDP为11003.41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接近1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发达城市的经济体量。而此时,长沙已将不少明星城市、省会城市抛在身后,包括无锡、福州、石家庄、郑州、济南等。

总体来说,这些年长沙的产业经济画像与发展轨迹,一定程度上与700公里之外的佛山有相似之处。在21世纪之初,作为普通地级市的佛山也曾以黑马之姿,在经济体量上超过一些省会、副省级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而以制造业立市的佛山,同样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创造过亮眼的成绩。其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据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一半,工业母机类制造业占比达到了五分之一。

此外,佛山是全国县域经济的领头羊,顺德、南海常居中国百强县(区)第一梯队。而长沙则在县域经济上领跑中西部,全国中西部的GDP千亿县大多来自长沙。

但看似相近的区域产业经济特征背后,支撑发展的动因以及城市的发展逻辑与模式,又完全不一样。

 

打开时空格局

改写内陆城市与珠三角互动模式

以佛山为代表的珠三角,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更是靠“三来一补”代工产业发家的典型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之初,佛山是香港、台湾企业以及不少跨国公司产品制造和转口贸易的大后方。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将此概括为“前店后厂新形式”。

此后,通过消化吸收或嫁接外来技术,很多佛山企业从外资企业的后方工厂一跃成为自主经营、技术密集型的合资企业。而随着产权改革等领先全国的改革探路之举,佛山进一步掀起民营经济发展浪潮,并成为珠三角这一“世界工厂”中重要的制造基地。林立的工厂中装着来自全国的劳动力,以及流向全球的各类货品,这是佛山的常见景象。

开放创新,市场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充足,这些构成了包括佛山在内的珠三角发展路径。这一探索被证明为这些年最有活力的区域发展路径之一。

而位于我国中部的长沙,则是近年来内陆城市崛起大潮下的佼佼者。

2004年,中部崛起战略被提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在内的中部六省作为中国版图的脊梁位置,开始以建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新型城镇化重点区等为战略定位,走向崛起。

其中,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中部六省中城市群建设先行者,站上了发展风口。

高铁是长沙新机遇来袭的最大助推器之一。京广、沪昆、柳衡三条高铁线在此交汇,贯通东西、南北的交通动脉带动技术、资本、人力等经济要素的流动,让长沙的通达度显著提升,更让长沙与佛山乃至整个珠三角发生深刻的联系。

从广州南站出发的高铁呼啸而过,不到3小时便可抵达长沙南站。时空距离的缩短让劳动力的流动频率加快。过去,珠三角涌入大批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劳动力,上演“孔雀东南飞”的景象。而随着长沙区位优势以及城市发展的进一步崛起,不少在市场经济前沿地带珠三角受过训练的长沙人回到家乡就业或创业,形成珠三角一种新的知识外溢。

“我们企业有近三分之一的员工在珠三角工作过,甚至有一些是企业中层。比如我们一位商务部长在珠三角干了10多年。”国内高空作业设备龙头企业——湖南星邦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良说。

近两年,长沙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和低成本优势的保持,让本地人才回流的现象更加频繁。“孔雀”开始往回飞。据刘国良介绍,最近企业本土人才回流明显,尤其是30—40岁年龄段、工作7—8年之后的人才。“相比沿海地区,长沙生活成本不高,产业发展快带动就业机会增多。”

与此同时,坐拥深厚产业、金融基础的珠三角,对内陆城市长沙的产业、资本外溢仍然十分显著。“珠三角制造业门类齐全、风投发达,我们很多原材料供应商来自佛山,还有几位投资人来自广州、深圳。”刘国良说。

宏观战略规划带动了产业、交通的升级,加深了长沙与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互动,更改写了长沙的空间发展格局。长沙区域经济发展“黑马”的角色进一步坐实。

今年6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年度比较报告》显示,在全国各大城市中,近两年长沙都市圈竞争力上升幅度较大。

 

长沙新优势

湘商突围打造实体经济高地

身居内陆的长沙在城市实力崛起的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勇于在新领域创造新价值的企业。曾经在珠三角企业家身上常见的果决敢拼与大胆变革的精气神,同样也成为了这批“湘军”在产业江湖上的标签。甚至这些企业身上的不少新特质,也是佛山企业可借鉴的。

离许红霞和刘国良夫妻俩离开国企,创立星邦重工已过去了11年。星邦重工所处的高空作业设备行业,是片国内市场年均增长达30%的蓝海产业,却长期由欧美企业垄断。这个产业散发着诱惑力,又充满了未知。早几年,跃跃欲试的国内工程机械企业不少,甚至不乏巨头,但真正入场的却很少。而星邦重工则是湖南乃至全国率先闯入拼杀的“搅局者”。

目前,全球最高的自行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正是出自这家年轻的长沙民企。而在成功撬开国际市场以及国内本土市场飞跃发展的情况下,星邦重工的销售额在2年内翻了3倍。

在星邦重工凭着果断、铆足劲冲向一片高增长市场的时候,老牌装备制造企业三一重工刚走出困难周期。而即使在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三一重工咬紧牙关坚持,反而大胆地在智能制造上进行投入,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出新的业务——“树根云”工业互联网。

这一开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不少企业的产能拉动作了贡献,也大大提升了三一重工的生产效率。设在宁乡的三一起重机工厂,2011年7000多名员工产出60多亿元;2018年3000多人产出了108亿元。

湘商的敢拼敢试,也伴随着对品质的扎实追求。2015年,长沙医药装备企业楚天科技曾实行向工匠倾斜的股权激励,435名股权激励对象中,一线岗位员工占比超六成,技术工人占31%。这家企业还前后派遣了超50名一线蓝领工人到德国开展为期半年的培训。这样重视一线员工的质造投入,在民企中少见。

一边是企业的远见卓识,一边则是近两年来政府官员的开放心态和区域经济规划的雄心勃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觉得归根到底就是品质优先的改革,有了品质就留下来,没有品质就淘汰出局。”长沙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谭小平从宏观层面强调了品质对长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他表示,这两年,长沙的高质量发展要始终突出实体经济发展,其中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又是重中之重。

而政府也通过更大的手笔、更系统的设计,来推动重点产业在长沙的根深叶茂。2017年,长沙提出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到2020年形成530家(个)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示范车间)。

与此同时,长沙还在中长期计划打造一个世界级的装备制造、工程机械的博览会,并集中资源、技术力量,建设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园。

为了集聚最优质的企业资源,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长沙梳理了22条产业链,由市委、市政府的22名市级领导,一人领一条产业链培育发展任务。这些产业链划分细致,其中不乏人工智能、大数据这样的新兴产业。

而如何升级与珠三角沿海地区的对接,继续深挖互动红利,也是长沙接下来的一个战略重点。“我们很关注泛珠三角的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前长沙至香港的高铁已开通,两地高铁车距最快3小时14分钟。我们和粤港澳是一个共同体,以后融合会更紧密。”谭小平说。

 

■样本观察

“湘军”启示录:

制造业如何焕发创业新激情?

“企业在快速发展中,如何把握节奏?”这是湖南星邦重工有限公司(下称“星邦重工”)常务副总经理黄喜华最近常常思考的问题。而在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伊之密”)董事总经理甄荣辉看来,许多佛山企业都经历了星邦重工等长沙企业的阶段,当前面临着新的问题。

从企业角度出发,星邦重工是与伊之密,虽然一个属于工程机械一个属于注塑机械,但都是装备制造业,而且生产的都是“大家伙”。目前,伊之密已经在创业板上市,星邦重工也已在市场进行多轮融资。

在长沙,甄荣辉分享了伊之密的经验,也受到长沙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感染。作为在佛山制造业已经耕耘多年的“老兵”,甄荣辉发现,在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下,在制造业领域投资创业的佛山本土企业家还有更大的作为空间。

 

“孔雀各自飞”资源不再单向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的佛山,不只是在“孔雀东南飞”的浪潮下吸引内地省份的人才。由于与香港的地缘、亲缘关系,佛山也吸引着一大波来自香港的企业家、人才“孔雀西北飞”。甄荣辉正是在时代大潮中,北上来到佛山的一员。

1986年,佛山震德机械成立,甄荣辉在这一年加入了震德机械的投资方香港震雄机械。3年后,他被派往佛山担任震德公司总经理,一直到2001年。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震德机械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工厂,成为了全球知名的注塑机生产商。甄荣辉也见证了佛山家电走向全球和佛山装备制造业的崛起。

离开震德机械后,甄荣辉辗转来到伊之密成为创业合伙人。甄荣辉推动伊之密完成了对北美HPM集团的收购,使伊之密一跃成为全球知名企业。

正如伊之密、震德机械等企业的发展,佛山装备制造的崛起与珠三角的地利密不可分。如今,长沙也拥有了相似的地利。十年前,京广高铁武广开通。一年前,广深港高铁开通,可以说香港也进入了长沙的“3小时经济圈”。有佛山企业家感叹,“到长沙投资也是不错的选择。”

相比之下,佛山的区位优势日益不明显。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人才流动的方向上。正如星邦重工董事长刘国良所观察到的,在该公司有不少30岁出头的新员工,带着七八年的工作经验从珠三角来到长沙。

在长沙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谭小平看来,人才等资源不再是单向流动。

 

一样的制造业不一样的创业者

“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制造业,所不同的是他们处在创业阶段。”在走访星邦重工、楚天科技两家本地人创办的企业之后,甄荣辉意识到,佛山制造业中的本土企业家正越来越少。在其熟悉的同行中,有不少都是从外地到佛山。曾经见证香港制造业变迁的他,也对佛山表达了加快发展的期待。

在楚天科技,甄荣辉看到了敢于对企业进行深度变革的企业家。“当楚天科技董事长讲到去学习华为的时候,我很有感触。”甄荣辉说,“我们也去华为看过,听过华为的高管讲变革,我没有听说有几个佛山企业敢这样改革,改成以流程为主导,从组织方面进行深度改变的。”他表示,对企业进行深度的变革,需要很大的激情、勇气、毅力。

企业家思想和态度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包括土地、人才资源在内的外部环境变化。今年7月5日,伊之密在顺德五沙工业园成功竞得地块,将打造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在珠三角工业用地日益紧张的大格局下,伊之密努力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佛山由于工业起步较早,许多地方已经建成了工业区,新增建设用地少、存量用地改造难,伊之密感到不小的空间制约。“楚天科技现在已经有400亩,据说还规划了1000亩。”甄荣辉说。

 

■声音

长沙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谭小平:

有了品质就留下来,没有品质就淘汰出局

从珠三角出发,经过3小时的高铁就可抵达中部制造业重镇长沙。这座“工程机械之都”,近年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成为重要的智能制造基地。随着与珠三角在交通上融为一体,长沙的制造业发展与营商环境、人才环境也与珠三角更紧密衔接。

“我个人认为,长沙也在珠三角的范畴内。”长沙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谭小平与“品质革命”调研团进行了一场深入对话。曾经带领企业家前来佛山考察学习的谭小平,对于佛山、粤港澳感到十分亲切,“我们有向珠三角学习、向佛山学习的传统,现在我们是一个共同体。”

工匠精神和企业管理变革是品质革命的必要元素

前年,长沙成为少数进入GDP“万亿俱乐部”的中部城市之一,之后就提出了“再出发”的口号。“这不仅仅是个口号,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个改革。”谭小平表示,长沙过去讲究速度,突破了万亿元大关,现在发展质量也在突飞猛进。长沙的实践,正与“品质革命”契合。

信息化在谭小平看来是品质革命的重要元素。在过去几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总体上一度有下滑趋势。但是近两年来,增长势头十分迅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智能网联、工业互联网。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企业与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结合,带来的附加值非常高。”谭小平说,“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这些东西现在风起云涌,在长沙都是热词。”

佛山以工业设计带动传统制造业品质提升的经验,让谭小平受到了启发。在他看来,工业设计也是品质革命里很重要的一个方向。“长沙本身有这样的基础,湖南大学的工业设计处在全国大学里面的领先水平。”谭小平期待,通过工业设计,可以把新兴的科技、新兴的文化加进传统制造业。

“实体经济里面要注重先进制造,先进制造里面要突出智能制造,智能制造里面现在要重视政府的装备制造。”谭小平表示,长沙正通过产业集群优化、帮助企业开展入规和上市等方式进行推动。

在企业微观层面,工匠精神的弘扬、企业管理的变革都是品质革命的必要元素。谭小平表示,包括中联重工、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在内的长沙企业,无一不重视工匠精神。“快速地服务、及时地服务、全球地服务,可以说他们的服务是我们想不到的,不能用传统的服务来衡量它。”他以服务为例说。

“这是品质优先的改革,有了品质就留下来,没有品质就淘汰出局。”谭小平表示。

 

打造营商环境是一场压轴戏

企业层面的品质革命,还需要外在的环境支撑。在与珠三角的对标和融合中,长沙把营商环境优化作为一项重点。长沙还被列入了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的40个城市名单,这给其带来了非常大的动力。2019年被长沙市定为“营商环境优化年”。

“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竞争这么激烈,打造营商环境是一个压轴戏。”谭小平表示,从长沙招商引资、下一步发展的角度来说,无论是长沙本土企业还是从珠三角来的企业要投资,都会关注长沙营商环境与全国其他城市的比较。

现在,谭小平的身上多了一个职务,就是长沙市“营商环境优化年”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根据今年初发布的《长沙市“营商环境优化年”实施方案》,长沙正在以流程再造、效能革命、权益保护、承诺兑现为主抓手,实施效能提速、实体经济降成本等多个专项行动。“这些都是我们要抓住的大事。”谭小平表示。

为了服务企业家,长沙还向深圳学习建设了经理进修学院,频繁开展智能制造、营商环境等主题的培训班。佛山的“品质革命”调研也让谭小平深受启发,“既有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也有顶尖经济学家,这样的创新值得我们学习。”

随着产业逐渐迈向高端,人才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营商环境的一部分。谭小平注意到,去年长沙的新增人口不但在数量上位居全国前列,而且其中包括了许多创新创业人才。在他看来,长沙的人居环境、生活成本相对一线城市而言具有不小的优势,产业集群的升级、人才数量与质量的提升,二者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局面。

 

(来源:南方日报 策划:胡智勇、何又华 统筹:林焕辉、叶洁纯 撰文:吴欣宁、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