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以湖聚产 崛起“环湖”新兴产业带

发布时间:2021-04-07 10:30 来源:珠江时报

zjsbp21_b.jpg

文翰湖片区已汇聚起省级重点实验室季华实验室等一批科创载体。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zjsbp15_b.jpg

怡海湖鲲鹏科创区提出打造宜行宜居宜乐宜学宜业的城芯创新共融区。(效果图)


3月29日,怡海湖鲲鹏科创区规划重磅发布,提出打造宜行宜居宜乐宜学宜业的城芯创新共融区。由此,桂城一个镇街就形成了千灯湖、映月湖、文翰湖、怡海湖“四湖并进”的格局,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不止桂城的“四湖”,还有里水的青年湖、狮山的博爱湖、西樵的听音湖、丹灶的仙湖……与此前园区集聚传统产业的思路不同,这些“环湖”片区均在规划或集聚着以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南海“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他们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条“环湖“新兴产业带。

放到全国视野来看,湖,是宜居、生态的象征。从合肥沿湖打造滨湖科学城,到无锡重磅打造“太湖湾”科创带;从武汉东湖高新区,再到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这些城市均不约而同以湖为轴,以优质的生态、生活环境“筑巢引凤”吸引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地科创和新兴产业的聚集地。

环湖片区,也是各种生态要素的综合体,最考验国土空间综合治理。南海在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其“水乡”优势,通过以水为媒,以湖聚产,以湖兴业,形成了“南海地改”的鲜明特色。


三生融合

成就新经济高地的文翰湖样本

碧空如洗,水清岸绿,位于三龙湾南海片区的文翰湖畔,一座生态新城正拔地而起。

每当夜幕降临,周辉博士就喜欢在文翰湖周边散步。周末空闲时,则到旁边的高铁公园休闲。2019年8月,留学美国的周辉博士归国创业,加入季华实验室做研究,开启了他的南海创业之梦。

季华实验室位于文翰湖畔,是佛山市重点打造的“最强大脑”。作为季华实验室眼科高端医疗器械与设备研发中心负责人、广东麦特维逊医学研究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辉博士每天都在想办法缩短全光纤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治疗仪从工程样机变成产业样机的周期。据介绍,其公司的产品已拿到4项发明专利,核心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部分技术指标超越欧美。

文翰湖片区是南海城乡融合的十大示范片区之一。它所在的三山新城过去因偏居一隅,曾被媒体称为待嫁的“广佛处女地”、桂城的“西伯利亚”,难以吸引到优质项目。如今,这一广佛的边缘地,已成为广佛新中心,成为头部科技企业追逐的新热点区域。

这样的蜕变,与文翰湖片区积极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有机共同体”息息相关。与过去工业区更注重生产环境,先招企业再大规模招人的逻辑不同,文翰湖片区从一开始就注重生活、生态环境的营造,启用了文翰湖公园、三山森林公园、高铁公园等三大公园。因为三龙湾南海片区建设局深谙一个道理:一流的产业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吸引一流的人才要有一流的城市环境。

近2年来,三龙湾南海片区全力推进“畅达三山”“美丽三山”“智慧三山”“人文三山”“科技三山”等五大品牌工程,从“五位一体”的角度,推进片区的国土空间综合治理,从而实现以优质的生态、生活环境“筑巢引凤”吸引高素质人才,再以人才吸引企业与生产要素集聚。

在“三生融合”逻辑下,人放在了核心位置。“科技人才就是决定性的因素,这是我们接下来所有工作的核心。”在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党工委委员、南海片区建设局局长、南海区副区长盘石看来,重点项目是产业的承载,科技人才、新人群才是底层逻辑和根本支撑。

正因为城市能级的提升,带来了产业能级的提升。前不久,欢聚集团产业互联总部、虎牙全球研发总部等15个重点项目布局在三龙湾南海片区,这些都是国内头部科技企业的总部项目。未来五年,随着这些企业的入驻,这一片区将集聚5万高端人才,成为南海乃至佛山新经济的新地标。

“连片改造”“三生融合”,是“南海地改”的鲜明特色。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曾表示,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初心,就是通过土地结构性调整,推动城镇、农村、产业和生态合理分区、相对集聚、协调发展。

文翰湖片区,正是南海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产业高端、配套优质、生态宜居的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和标杆的缩影。通过连片改造,推进“三生融合”,文翰湖片区已经形成人才围湖而居、商业绕湖而建、产业傍湖而聚的良性循环,一幅城绿交融、城水交辉、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小而精、秀而美”城市画卷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以湖为轴

南海“环湖”新兴产业带崛起

依水而居,临湖而栖,是无数人向往的生活方式。正因为此,许多城市把环湖区域打造为核心科创带来吸引高端人才。在合肥,主要的创新聚集区均为环湖分布,全力打造滨湖科学城。无锡作为工业城市标杆,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把太湖湾科创带视为“头号工程”。而苏州则启动建设太湖科学城,南通则重点打造沿江科创带。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南海许多新经济的地标,皆与湖有缘,并正在规划以湖为核心打造科创小镇或新兴产业聚集区,生态之湖逐渐成为创新之湖,一条“环湖”新兴产业带在南海兴起。

千灯湖,是南海以湖兴产的最早实践者,它已集聚了一个“金色”产业,成就了“千灯湖传奇”。而文翰湖瞄准了当前最热的科创与新经济,成为另一个传奇。

这种模式在南海不断复制。3月29日,尝到以湖兴产甜头的桂城街道重磅发布怡海湖鲲鹏科创区规划,提出打造宜行宜居宜乐宜学宜业的城芯创新共融区。

在丹灶仙湖畔,高标准规划的“仙湖氢谷”,正在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这里吸引了广东探索、爱德曼等50多个氢能项目进驻,形成了较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条。

在里水青年湖畔,与广州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隔江相望,将崛起南海新兴产业的又一颗新星——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该园将主攻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数字经济,成为南海的“硅谷”。

而西樵听音湖畔,吸引了中海、恒大、希尔顿、宋城·西樵山岭南千古情、观心小镇等品牌商住和精品文旅项目强势进驻,听音湖片区代表了南海文旅产业的发展方向。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仙湖氢谷还是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的规划,都非常注重城产人文的结合,注重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的布局。占地43.9平方公里的丹灶仙湖氢谷将通过三大圈层打造城产人融合典范:第一个圈层是仙湖核心,布置生态休闲和旅游度假的设施,配优生活配套;第二圈层布置科研孵化器创新研究基地;第三个圈层是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制造和配件生产产业。

“所有的科研和生活配套会在仙湖度假区实现,包括星级酒店、优质的生活配套都会在这个核心圈层实现。”丹灶镇党委书记张应统说,将加强仙湖与周边产业片区的联系,把优质的生态环境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两者相得益彰。

环湖新兴产业带,已经成为南海“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承载区域。南海新兴产业的环湖集聚现象,也恰恰体现了城产人融合发展的理念。其背后,是理念的重塑:以一流的城市环境吸引一流的产业、一流的人才。


大破大力

大项目引领产业集群再造

湖是都市的稀缺资源,难能可贵的是,南海以湖为轴,发展科创产业,力图撑起新经济的脊梁。

南海一直强调,城乡高质量融合,不仅是地理空间上的融合,更是产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合。以水聚湖,以湖聚产,“环湖”现象背后揭示的是,南海正在用最美的自然环境、最优的地段、最佳的资源,去集聚最高端的创新资源,去吸引最高端的人才,这正是南海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

于南海而言,比起“打破旧格局”,更重要的是建设“新格局”。在“地改”中,南海通过发挥“水乡”优势,优化城市生态,把改造出来的土地用在发展产业上,特别是服务好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而从目前的变化来看,当初的设想正慢慢实现。

2021年的春天,南海这片投资热土,早早“热”了起来。在连片改造高歌猛进的同时,南海“两高四新”产业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正加速构建。

2月1日,佛山南海中日韩智慧能源产业基地、中兴新司南科技产业基地两大项目签约落户,计划总投资额超130亿元。

3月28日,南海上半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活动的70个项目中,开工项目51个,总投资513.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8.02亿元。

3月31日,南海区与瑞浦能源有限公司签约,这是今年落户南海的首个超百亿制造业项目。

一子落而满盘活。村级工业园提升改造与腾挪归并,不仅推动南海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更是重塑南海产业空间格局。

数据显示,今年1~3月,南海招商引资开局良好。截至3月底,南海新引进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计划投资额达114亿元,投资额同比增长178%。

正是“南海地改”的推进,通过以湖聚产,让发展项目更有底气。

曾经,因可供开发的工业土地小而散,南海只能“被项目挑选,而不能挑选项目”。如今土地资源让南海有底气向大平台、大项目伸出“橄榄枝”,吸引优秀项目集聚。去年以来,徐工集团、欢聚集团、宏旺集团等一批中国500强企业抢滩南海,“湾区基地”“湾区总部”集群现象在南海竞相涌现。

曾经,南海一些企业在本地找不到扩产空间而外流。如今,这些企业投资重心重回南海,广东坚美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门窗系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还有新凯科技、兴奇集团等一大批本土骨干企业启动了增资扩产项目,本土企业家掀起“二次创业”高潮。

按照规划,南海将探索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形成一批千亩、万亩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的专业园区。

有理由相信,在千亩、万亩产业集聚区的载体支撑下,将有更多的高精尖项目落地南海,有更多的本土企业获得增资扩产的机会,南海的产业格局也将迎来新的蜕变。而在时空变幻的镜头里,围绕着湖与城,南海将上演一场场现代生活的时尚演绎,经济发展的活力释放和商旅文化的繁荣兴盛。


(来源:珠江时报 记者:付艳霞、李年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