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镇能量”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镇域示范

发布时间:2023-07-11 08:50 来源:佛山日报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当下广东全省正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刚刚召开的佛山市委全会也擂响了走在前列,干出业绩、闯出新路的战鼓,镇街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对于拥有两个“千亿镇”、数个冲刺“千亿镇街”后备队的佛山而言,更是大有可为。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镇街如何增强历史主动,找准进阶发展的坐标,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镇能量”?7月7日,2023全国镇域高质量发展大调研活动在佛山正式启动,并在中国第一镇狮山镇开始了佛山站首场调研。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与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调研团队,将从佛山出发,走向全国,调研特色镇街、形成指标体系、发布调研报告,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镇域样本。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将在佛山^+开设主题报道专题,持续分享专家大咖精彩观点、深度调研观察等各种形式的最新调研成果,欢迎各界关注、参与讨论,共同为镇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穆向民 中共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构建佛山镇域经济新形态

镇域经济是高质量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之一。长期以来,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主体单元,一直存在“县域经济”与“镇域经济”之辩。特别是在当前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主导作用成为许多地方的共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人对镇域在规划权限、人地规模、统筹能力与产业链匹配等方面的质疑。镇域经济具有极大的区域差别,不能一概而论。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镇域经济实力雄厚、产业链配置能力强大、自主创新水平高、国际化程度高,是区域经济重要的主体单元。以佛山为例,全市经广东省批准的专业镇达41个,对佛山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保持在80%以上。从产业链配置能力看,陶瓷、家电等产业向高端环节转型,先进装备制造、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战新产业崛起,形成了更具产业控制力和更高利润率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从创新水平看,专业镇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的83%以上。无论是市级层面还是区县层面,其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有镇域经济的产业支撑。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单元,其既有自主性强、市场活力足、创新能力强等优势,也有区域面积小、规划权限小、统筹能力弱等劣势。因此,镇域经济形态需要不断地创新。佛山镇域经济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单点开局”“外向成势”“结对成链”“创新向上”的演进历程。在改革开放初期,佛山镇街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一镇一产或一镇多产、“遍地开花”的专业镇基础;随后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各镇街积极抢占国际市场,形成了“两头在外”、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各镇街产业合作日益紧密,形成了相互配套的产业格局,进而催生了多中心组团式城镇化形态。近年来,各镇街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产业载体,创建创新平台,在传统产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的同时,通过引入战新产业,形成“泛家居”、机器人、智能装备、数字工厂等新产业形态。从佛山镇域经济演进轨迹可以发现,镇域经济形态是一个动态创新的过程,在已经完成上述创新性转型的同时,也表现出新的演进趋势:通过镇街之间进一步合作,形成多元融合、结网向心(即主动对接中心城区和湾区核心城市)、创新协同的新形态,使镇域经济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接下来,佛山持续推进镇域经济形态创新,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质量浓缩实现聚变效应。由于地域面积小、发展空间受限,镇域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向质量求效益,以密度拓空间,以亩产论英雄。通过产业载体升级、区域空间再造、产业链优化等方式,实现工业上楼、产业提质;通过空间优化、质量浓缩,在有限的空间内集聚高质量的产业和企业,实现产业形态的聚变。二是进一步深化“镇镇合作”。要统筹城乡和产业规划,整合产业空间,共建“双十园区”,联合招商,实现空间共享、平台共建、产业协同、结网向心,构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三是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新发展格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佛山镇域经济构建跨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和共建交互式创新平台提供了重大机遇。佛山镇街应通过合作政策走出去、企业投资走出去、平台共建走出去,发挥自身产业优势,与湾区核心城市、科技创新高端城市、资源能源集聚城市实施深度区域合作,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


刘彦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在湾区大发展中发掘镇域发展新亮点

目前,许多产业强镇都存在土地开发强度过大的问题,加之原有的低效高耗能村级工业园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挤兑发展新产业的发展空间。而要提升土地集约开发和利用效率,最有效办法是通过技术进步来推动产业升级。传统产业经过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国内外的许多老工业城市成功转型案例都表明了这一点。作为地方政府,应成立工作专班、设立专项基金,出台鼓励和助推镇域产业升级的政策体系。同时,组织行业企业、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以及金融机构等,进行技术升级的系列研讨和攻关,推动形成若干重大合作项目,设立若干揭榜挂帅项目,入库一批产业升级改造的“双招双引”项目等,有序推进行业升级。当然,在审慎评估的基础上,也要下决心清理整顿部分落后产能,打造绿色和优美的环境,这是推动镇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此外,不少产业强镇还存在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辅相成,是产业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镇政府应针对本地产业基础,将培育和引进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业链招商的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引进研发、设计、金融、物流、软件咨询等服务业,大力招引科技人才、专业服务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入驻本地。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其他上下游产业环节的补链、延链、强链举措,为本地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良好条件,增强优势产业的集聚势能和转型升级内生动力。

对于佛山狮山镇、北滘镇这样的“千亿镇”,除了继续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外,还要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力量,开辟镇域发展的新亮点。一是要在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广佛同城化中发掘镇域经济的战略机会点,实现镇域经济的战略定位更新,确立面向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愿景和目标;二是打造佛山及相关镇域的城市品牌体系,形成佛山城市品牌背书、各镇域品牌支撑、区域公用品牌联动、企业品牌协同等地方品牌生态体系良性发展格局;三是超前谋划,通过空间整合和政策定位,如设立开发区和新区等,营造价值机会空间和打造符合市场预期的新载体。


郭靖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强服务引消费 打造高品质镇街

当前,不少产业强镇在城市功能服务上“小马拉大车”,导致出现城市建设落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现象。实际上,这种现象并非最近才有。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陆续出现了一批人口和经济规模特别大的镇,但它们普遍面临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矛盾。对于这一问题,多地进行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016年,两办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改革任务主要有六条:一是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二是构建简约精干的组织架构;三是推进集中审批服务和综合行政执法;四是建立务实高效的用编用人制度;五是探索适应经济发达镇实际的财政管理模式;六是创新基层服务管理方式。这六条意见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以上述《意见》中第四条为例,建立务实高效的用编用人制度的具体措施之一,是“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也就是更好地借助市场力量为镇街赋能,探索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这个方面,常州市奔牛镇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一方面奔牛镇从有限的财力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设立“银杏”教育发展基金会等方式凝聚社会资源,构筑了优良的教育体系。

除了在公共服务上的缺失,产业强镇还存在“消费流失”问题。佛山的产业强镇在过往发展中,走的是一条“遍地开花”的道路。这条路径在极大释放社会主体活力的同时,由于缺乏系统化的顶层设计,造成城镇发展较为分散,没有形成明确的城镇中心以及有特色的“引流”项目,本地消费供给长期处于自发形成的初级状态。同时,地理上佛山处于湾区核心,各镇本地消费需求不但会受市、区的分流,也会受到广、深、港、澳的“虹吸”,致使本地消费供给没有同本地需求形成良性互动。例如,狮山镇由原先几个镇街合并而来,原先各镇街各有中心,但普遍建设水平较低且分布分散,所以狮山人消费更愿意去同城的桂城、禅城或者去广州、深圳。另一个典型代表是“千亿镇”北滘,虽然孕育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但北滘商业起初都是自发形成,没有形成大规模、有影响力的商圈。近年来,一些产业强镇新建了不少商业中心,但在定位、业态与进驻品牌方面同质化比较严重,导致吸引力不足。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发力:

一要加强统筹规划,形成“商业中心-商业次中心-商业微中心”的圈层嵌套式消费空间结构。截至2022年末,佛山城市化率已经超过95%,进入了城市化成熟期,未来的发展要更多依靠空间布局优化完成。在消费中心建设上要“依图设计”,充分考虑城市和城镇人口、产业、功能的空间分布,使商业功能分布与人口分布、城市其他功能分布有效链接。在集中力量打造区域商业中心和次中心的同时,也要重视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微中心建设,形成高端消费需求和日常消费需求的分层全面覆盖。

二要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打造若干品牌项目。佛山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特色生活习俗。各镇在打造消费品牌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对在地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将“本土化”“在地化”与“现代化”“差异化”相融合,形成一批高品质、有特色的商业服务供给,形成各镇独具竞争力的品牌项目,从而聚留本地消费需求,不断培育和提高本地消费供给能力。


邱英杰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

塑造镇街品牌效应 提升影响力吸引力

广东省委印发的《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突出发展一批区位优势较好、经济实力较强、未来潜力较大的中心镇,有条件的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发展成为小城市,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和县域发展的支撑力。

从“千亿镇”“中心镇”到“副中心”“小城市”转变,镇域要重点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尤其要注重走文明发展道路,做好基层治理以及营造比肩城市的营商环境,从而加强并突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

从发展方式来说,镇街要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的老路,把有限的空间和资源用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重构城市功能形态中展现新作为,促进“城产人文”深度融合。从基层治理来说,要积极探索创新村居群众自治方式,提升村居群众对辖区事务的参与度。要发挥科技创新对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支撑作用,加强数字村居建设,提升村居数字化治理能力。从营商环境来说,要主动对标城市,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比肩城市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同时,要积极推动与周边区域的商事制度协同改革、协同监管和政务服务合作,方便企业、群众跨区域办理业务。

除了做好自身,不断加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外,镇域经济还要加强引才留才的能力。引才留才要以人为本,要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一是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构建法治化、市场化和多元化的人才引进、选培、流动、评价和分配激励机制,为人才减负;二是构建适配人才成长的高水平创新平台、产业平台,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和条件,鼓励人才干实事、支持人才干成事、帮助人才干好事;三是聚焦民生领域突出矛盾问题,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解决教育、医疗、住房、休闲等人才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四是打造富有生命力的人才文化地标,彰显“人情味”。倡导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城市精神,提倡“人人皆可成才”,塑造独具特色的镇域形象。

除了对周边有辐射力,对人才有吸引力,镇域经济要进阶发展,还需要有整体品牌力。打造镇街整体品牌形象,重点是要形成镇街自身的“专业”和“特色”。比如,茅台镇就既是“专业镇”,也是“特色镇”。镇街要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积极挖掘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镇名品,找准差异化、个性化定位,因地制宜、分类发展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休闲旅游、历史文化、绿色低碳等特色镇,推动古镇古埠古港焕发新光彩,借助“专业镇”“特色镇”的建设形成镇街的品牌效应。


(来源: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