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挥“镇能量” 助力佛山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13 08:06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7月6日,佛山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对抓镇域经济跃升做出了重要部署。全国4个“千亿镇”,佛山占其二,全国百强镇榜单,佛山占其九。佛山已成为全国“镇域经济”第一方阵。但在全国强镇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佛山镇街亟须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有所突破。新时代,佛山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发挥“镇能量”?

7月7日,2023全国镇域高质量发展大调研活动在佛山正式启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与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调研团队,从佛山出发,走向全国,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镇域样本。佛山日报《理论周刊》记者专访了调研团队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与读者分享其见解。


注重城市功能升级,不追求“一镇独大”

佛山要利用优势产业,继续做强专业镇、特色镇,加快由经济强市、人口大城、制造业重镇向创新驱动发展的“现代化科技都会”转型。

《理论周刊》:如何看待专业镇、特色镇、“一镇一品”等发展模式在佛山镇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佛山如何利用优势产业继续打造专业镇、特色镇?

关成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佛山镇街以“一镇一品”创造了一种小而精、特而美的特色镇域经济,一直致力于建强专业镇、特色镇。例如,西樵的纺织、石湾的陶瓷、陈村的花卉、大沥的铝型材和摩托车、伦教的木工机械等,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镇名品,支撑佛山由“鱼米之乡”成为“制造业重镇”,跻身GDP超万亿元城市和“特大城市”行列,朝着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目标不断迈进。

当前,佛山要认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利用优势产业,继续做强专业镇、特色镇,加快由经济强市、人口大城、制造业重镇向创新驱动发展的“现代化科技都会”转型,在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中闯出新路子,在重构城市功能形态中展现新作为。

具体而言,一是继续发挥传统产业稳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实现产品、工艺的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由传统产业集群升级为创新型产业集群;二是做强特色产品品牌,鼓励专业镇、特色镇依据自身主导产业优势,分类发展科技创新、休闲旅游、历史文化、绿色低碳等特色产业,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品牌、自主品牌、特色品牌,推动古镇焕发新的光彩;三是注重城市功能升级,不一味追求规模,不追求区域内“一镇独大”,要追求现代化、国际化,注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从“产业构成”向“提质升级”转变

对于佛山的产业强镇而言,比“二产占比”更重要的是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理论周刊》:目前,大部分产业强镇的支柱产业是第二产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相对羸弱。对于佛山的产业强镇,如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镇域经济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关成华:一、二、三产业间的具体比重对于产业区域发展来说并不是决定性的,产业发展质量和要素的产出效率的重要性要超过这三产的比重。产业发展要从单一的“产业构成”思维向“提质升级”思维转变。对于佛山的产业强镇而言,比“二产占比”更重要的是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尤其要关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

一是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任务,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培育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推动服务业赋能制造业,支持智能制造、流程再造等领域新型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推进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供应链服务数字化和物流装备智能化升级;三是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探索建设集概念验证、检验检测、中试车间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型制造企业;四是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科学有序引导落后产能和高污染行业淘汰,支持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动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场景开发;五是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依托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产业。


注重村镇个性,打造特色城乡风貌

要突出岭南特色、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因地制宜建设美丽镇街,打造一批辨识度高、别具特色的网红地、打卡点。

《理论周刊》:许多产业强镇都面临“城不城,乡不乡”等城市品质不高的问题。对于产业强镇提升城乡品质,您有何建议?

关成华:从佛山镇街的发展过程看,改革开放初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虽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但也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随后,佛山掀起产业转型升级浪潮,逐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相向而行。当前,佛山正不断推进城市空间治理,以“三旧”改造为抓手,带动中心城区形态品质提升,打造了诸如千灯湖、渔人码头、美的鹭湖等城市新空间。

未来,佛山镇街建设要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理念,深刻认识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特点,不简单照搬城镇规划,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要突出岭南特色、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因地制宜建设美丽镇街,打造一批辨识度高、别具特色的网红地、打卡点,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努力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化城乡风貌。

在这方面,浙江的“千万工程”是很好的学习经验。一是注重村庄的特色与个性,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生态环境的相得益彰,这也是浙江省实施“千万工程”所倡导的;二是完善城乡公共服务,树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理念,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三是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村美,更要民富,不仅要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更要实现共同富裕;四是兼顾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改善,加强特色民居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守住乡村文化根脉。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浙江把“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作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建设方向,保护了一大批如上张村这样的村落。


推动产品、产业品牌与文化品牌融合

要形成高能级的城镇、高层次的产业、高品位的文化,全面提升城镇内涵和竞争力。

《理论周刊》: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形象,对于镇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比如茅台镇就是一个例子。如何打造镇街整体品牌形象,增强镇街竞争力与影响力?

关成华:从茅台镇品牌塑造战略看,一是茅台集团作为龙头企业代表,积极引导规模白酒企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白酒产业;二是茅台镇不断强化旅游布局,引进大型旅游项目,从工业小镇向工业旅游小镇转型,实现了城产人文融合发展;三是茅台镇从文化着手进行顶层设计,深入挖掘酒文化、长征文化、盐运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打造独特文化IP。

佛山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享誉世界的制造业基地,也是武术之乡、南国陶都、粤剧之乡、龙狮龙舟名城。佛山镇街可从本地特色去挖掘、塑造品牌,例如塑造“制造强镇”狮山、“岭南水乡”南庄、“城产人融合标杆”桂城、“宜居宜业新城”九江、“山水之城”西樵、“创新小镇”丹灶等。

镇街品牌是镇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外在呈现。第一,佛山各镇街要坚持特色为先,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夯实本地特色产品质量基础,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第二,要加强品牌文化赋能,推动产品、产业品牌与文化品牌融合,推进历史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乡风民俗等元素融入产品品牌宣传,形成高能级的城镇、高层次的产业、高品位的文化,全面提升城镇内涵和竞争力。第三,要提高品牌推介能力,注重口碑营造和地方特色产品推广,开展特色文化旅游节等产文融合品牌活动,积极推介优秀品牌人物、产品、案例,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多渠道传播,吸引更多网络媒体关注和参与,增加曝光度和关注度。


打造专业功能显著的镇域经济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镇域样本,是佛山服务“国之大者”、争先创优进位的应有担当。

《理论周刊》:对于佛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镇域样本,您有何建议?

关成华:在广东省全省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布局中,佛山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佛山拥有两个GDP超千亿元的大镇,但也存在产业大而不强、多而分散等问题,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佛山更需对标先进,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佛山镇域发展的新篇章。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镇域样本,是佛山服务“国之大者”、争先创优进位的应有担当。一是坚持制造业当家,进一步做强主导产业,强化产业平台支撑,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核心产业链条,发展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显著的镇域经济;二是大力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实现村级工业园一层变多层、低端变高端、集体变国有,让好企业有未来、有信心,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和产业化相结合,推动科技成果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转化,真正实现创新成果的价值,让创新落地生根;四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佛山在许多方面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经济总量上的大区、小区对比落差大,工业不连片、产业不成带,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尤其是在城乡协调发展中,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五是塑造一流营商环境,继续举全市之力服务好企业,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林润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