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4-01-29 09:51 来源: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

2017年7月26日上午,佛山市举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佛山市水务局局长李永生介绍了佛山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和推进海绵城市的工作安排,副市长赵海代表市政府与各区政府签订责任书。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模式,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W020180313653181129023.jpg


2019年建设成市海绵城市样板

会议上,佛山市副市长赵海表示,各区要加快编制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制定海绵城市年度实施计划。他强调,在2019年,禅城绿岛湖片区、南海三山新城、顺德中心城区、高明西江新城、三水云东海片区、佛山新城核心区、佛山科技学院新校区须成为佛山市海绵城市的样板。

接下来,全市将通过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并定下了两大建设目标。

◆ 到2020年力争全市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其中禅城、南海、顺德区不少于15平方公里,高明、三水区和佛山新城不少于10平方公里,以及佛科院新校区等“5+2”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区域。)

◆ 到2030年力争全市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新城海绵城市建设大数据

为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新城一直在努力。在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规划面积为5.765平方公里,河涌长度约9.5公里,水域面积28万平方米,规划绿化面积135万平方米,已建成绿化面积约116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和绿化面积约占规划面积的40.5%。如今,新城内的绿色建筑达到400多万平方米,取得了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的总建筑面积超过了170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向国家住建部申报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以及《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的要求,佛山新城采用5年一遇标准规划雨水管渠,排水采取雨污分流系统。城市排涝标准为“近期30年1遇、远期50年1遇24小时设计暴雨1天排完”。区域内80%的雨水被就地消纳和利用。


新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龙舟广场

作为新城海绵城市建设重要项目之一的龙舟广场总占地约16.5万平方米,分两期开发,建设上采取“全海绵”设计,能截留85%的雨水。


新城滨河景观带

长达8公里的滨河景观带是市民平日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景观带内铺设了下凹式绿地、植草沟、渗透路面以及自然地面,大大地强化了新城雨水的滞留能力和渗水能力。而深受市民喜爱的亲水平台、观景桥廊、五彩梯田等,不仅颜值高,还发挥着渗水、蓄水的作用。


岳步涌及周边道路景观工程

新城岳步涌带状公园,水岸线与公园融为一体,形成滨水林荫道、散步道、休闲广场、园林一体化和多层次的滨水景观系统。岳步涌和周边道路景观在设计时,注重增强排水蓄洪能力,作为城市水库调蓄雨洪,还将社区绿地和公园无缝结合,进一步扩大公共绿地的共享空间。


新城市民广场

位于中欧中心和新闻中心之间的市民广场,时时都能看到应季的树木花卉。在这里,广场精细的微高差设计,能让雨水自动汇集于湿地和蓄水池里,让地表雨水得到最大限度的循环再利用。经过地表过滤、层级过滤及设备净化等一系列自然和人工措施,雨水可用于瀑布跌水、喷泉和绿化灌溉中。雨季时,绿坡多余的地表水将分别收集至蓄水池和线性湿地中,减少对市政水源的依赖。


佛山市科学馆、青少宫

佛山市科学馆、青少宫是新城首座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达71762平方米。其中,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40%,透水地面(自然裸露地、公共绿地、绿化地面、镂空铺地)的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40%。走进内部,随处可见各类绿色庭院,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兼具透水的功能。


佛山市图书馆绿色屋顶

佛山市图书馆的绿色屋顶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回收!屋顶建筑面积达46663平方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例大于40%,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0%。

除了大面积的透水地面,屋顶还采用雨水回收系统,降低雨水的外排量,缓解城市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