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人才支撑 助推“十大制造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01 08:42 来源:佛山市委党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佛山是制造业大市,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市,去年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高水平打造“十大制造业园区”。近日,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课题组赴产业园区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园区管委会、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了解产业园区建设情况,重点关注园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人才引育和人才服务等工作,形成调研报告。


现状

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

创新链融合发展

近年来,佛山加快构建科学的人才支撑体系,制定《关于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创新高地的意见》等配套文件,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服务体制机制,2022年全年发放市级人才补贴1.5亿元,覆盖各层次人才3500余人;优化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在全国设置21个重点高校引才工作站,完善“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人才大数据库,梳理198万人才准确数据,其中高技能人才32.1万人。

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在“十大制造业园区”中,有专门以人才发展为主题的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达30.68平方公里,园区建设有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创智湾公寓,并专门出台《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创智湾公寓租赁管理办法(试行)》为人才提供便捷服务。

积极培育服务制造业的创新型人才。培育大批工业设计和创意产业人才,为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注入创新力量。例如,201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工业设计城时,提出了“聚集8000名设计师”的殷切寄望。十年来广东工业设计城牢记嘱托,大力引进和培育工业设计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截至今年2月,在广东工业设计城规划范围内,已聚集设计研发人员8645人。


不足

园区品牌运营和软环境

亟待提升

当前,全市产业园区的人才支撑有待加强。调研中部分企业反映,市场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端人才供给有待加强等。经过调研分析,课题组认为佛山产业园区在人才工作中存在以下四大方面的不足:

一是引才方式较单一。从人才引进政策来看,目前主要是通过一次性的资金奖励、租房购房补贴以及落户等几个方面来吸引高技术人才,且主要是针对高层次、高学历、研究型领域的人才,而对产业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政策覆盖有待加强。从引进人才结构来看,佛山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高校、机关与医疗等部门,而制造领域的研发和管理人才相对较少。

二是人才服务有待完善。产业园区的人才配套服务有待加强,例如在人才住房保障上,人才公寓或者经适房,目前难以满足全市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子女教育上,镇街及企业方面普遍认为影响人才长期留佛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子女入学和教育问题,大多数人才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企业人才的子女入学问题还需得到进一步有效解决。

三是园区品牌和运营亟待提升。佛山现代化产业园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园区品牌尚未形成,外地企业和人才对佛山制造业园区缺乏了解。目前“十大制造业园区”的招商、建设和管理团队大多由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组成,市场化运营能力有待加强。

四是园区软环境尚未成熟。佛山产业园区在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上投入较多,成效显著,但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广大人才除了需要丰富的物质生活,还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佛山产业园区大多位于远郊,园区以工厂和办公楼为主,生活服务配套供给有待加强。


建议

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力度

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推动“十大制造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佛山应强化人才政策供给,构建适应“十大制造业园区”发展需求的人才支撑体系。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在全面分析佛山“十大制造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和人才建设现状基础上,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打造高水平产业人才队伍

建议推进建设高水平产业工人队伍,加强产业工人的职业培训,借助佛山的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熟练技术工人等资源众多的优势,利用企业培训、职业教育、业余教育等多渠道培育产业工人,由相关部门牵头建设贴近佛山制造业发展需求的产业工人培训体系;优化人才政策,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才友好型城市,为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培育和人才服务提供政策保障;以产业平台集聚产业人才,推动工业园区、科研院校、新型科研机构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为人才提供高水平发展平台。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职校与本土制造业企业通过产业导师、联合培养、项目课程、推荐就业等形式深化合作;探索多元办学格局,培育专业化、市场化的职教机构,鼓励制造业大型企业、知名职教集团设立职业学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顺德职业教育建设,推动本土职教机构专业化、市场化、集团化发展,并对外输出本土品牌。

(二)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力度

建立高层次人才市场化认定机制,深入推进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改革;采取政府出资,或者是项目合作的形式,积极开展各大园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进行专业合作,有计划地重点开展“产学研”模式的人才培养,不断优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为培养园区企业需要的高科技人才做好储水池工程。

(三)建立管理型人才引育机制

加快推动园区人事体制机制改革,要建立以员额总控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员管理制度,实现人员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推动新增人员逐步实行聘任制;要以有条件的园区为试点,允许面向社会自主招聘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进入园区班子,并逐步向全市园区推行;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员管理制度,可根据工作需要和经费情况自主决定聘任(聘用)编外人员,并赋予园区对聘任(聘用)人员市场化薪酬待遇的决定权。

(四)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完善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收入激励机制,落实提高技能人才待遇的相关政策,结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企业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职务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试行高技能领军人才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制,鼓励企业制定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鼓励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对关键技术岗位、关键工序、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等激励方式。二是打通技能人才引进通道,对符合条件的相关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合作发展提供“绿色通道”,坚持“带来一个好人才,带进一项新技术,带活一个新企业,带动一个新产业”,充分发挥人才引进所带动的产业集聚、聚合效应。三是建立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平合,加强与本地高等院校合作,发挥各专业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式”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实用型人才。

(五)优化人才服务工作

依托行业性人才高地,在“十大制造业园区”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平台,落实住房、医疗、教育等配套政策,提高园区人才落户吸引力。制定人才服务任务清单,明确年度人才补助资金、人才住房、子女入学指标等政策供给情况和人才服务工作进度,并纳入“一月三问”狠抓落实工作机制。强化制造业园区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的“人才举荐权”,对现行政策无法支持认定的存量人才、紧缺人才和一线人才予以倾斜,拓宽引才渠道,出台飞地引才、柔性引才、猎头引才、社会引才等一揽子“政策包”。


(来源:佛山市委党校,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