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展现佛山风采

发布时间:2023-07-18 08:01 来源:佛山日报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调研期间,要求广东举全省之力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极点城市,历经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积淀,形成了以实体经济为内核的发展命脉与根基,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佛山实践奠定了雄厚基础。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佛山实体经济同样也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在新征程中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佛山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现实基础

佛山实体经济发展的四“度”特点

佛山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已形成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工业体系。近年来,佛山围绕制造业立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等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路径,铸就了当前实体经济的坚实根基。

第一,聚焦实体经济,凸显“佛山厚度”。佛山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54%,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也超过一半,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装备制造、泛家居产业两大集群达到万亿规模,享有“有家就有佛山造”的美名。佛山以打造枢纽型经济为导向,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佛全域同城化建设为契机,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走廊,推动创新要素高效服务于实体经济。佛山推行存量资源精耕细作,重点引进高精尖的都市工业以提高发展效益,产业发展“亩产量”不断提高。如祖庙街道注重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把握住老城区的“流量密码”,将老城区打造成为青年创业就业的乐园,如今其经济密度已达到全市平均经济密度的10倍水平。

第二,强化创新驱动,跑出“佛山速度”。佛山着力构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高地,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进行赋能。通过打造数字经济创新产业集聚区,集聚了一批数字产业服务平台、数字龙头企业和数字产业人才队伍,信息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未来网络、量子信息等数字产业集群应运而生,助力制造业大市迈向数字经济强市。通过开展“2+2+4”产业集群数字化赋能,鼓励制造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逐步实现机器换人、智能互联和绿色制造,加快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第三,力挺民营经济,彰显“佛山温度”。佛山民企以其规模庞大、产业类型多元、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强和自主品牌多等优势,成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民营企业在家具、家电、陶瓷等三十多个行业,不仅在本地形成根植性强大的全产业链,如顺德区的家电产业可以实现本地配套率超过九成,而且在全国建立起显著竞争力,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居于全国城市第一梯队。佛山民营经济不仅有很强的内生增长动力和风险应对能力,而且积极“走出去”开展境外直接投资。

第四,坚持绿色发展,展现“佛山亮度”。佛山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绿色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高品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国字号”招牌。佛山培育了一批环境治理修复企业,为环境影响较大的陶瓷、家具等行业提供绿色化生产改造方案。全市氢能源公交车数量全国排名第一,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九成。还有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初步形成“点上有精品、沿线连成景”的美丽风景线。


未来路径

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调研期间,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共同富裕等方面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佛山要以此为引领,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本。


A 坚持产业第一理念,筑牢实体经济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此,佛山要继续突出制造业优势,加快实现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转变,持续擦亮“有家就有佛山造”的招牌。

首先,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经济倍增发展。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产业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推进产业资源和要素整合,形成上下游协作配套的产业生态。围绕产业链编制招商引资图谱,重点引进新能源、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支持优势行业企业强链、补链和升级。发挥产业禀赋优势,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水平融合发展。

其次,以先进制造业为先,提升工业投资占比。要发挥工业投资在经济运行中压舱石的作用,紧盯投资增长贡献率等核心指标,牢牢护紧实体经济。实施工业投资跃升计划,加快生产力动能转换。聚焦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科学合理地引导工业投资,夯实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投资的主体基础。加快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技改投资,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进减税降费,做好原材料价格调控,稳定企业发展预期,多举措提高企业加大投资热情。强化三龙湾科技城、佛山高新区等平台的引领作用,推动高端精密、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集聚入园。

最后,顺应绿色发展趋势,塑造绿色转型引擎。要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要抓手。推动单位GDP能源消耗强度稳步下降,持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为主导,引领工业集群迈向绿色转型和实现绿色增长。推进村级工业园、“散乱污”工业企业等整治,坚决打赢工业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等防治攻坚战。聚焦“双碳”目标,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和改革,推动电力、铝型材、陶瓷等高能耗制造业脱碳减碳。健全制造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机制,做好印染、喷涂等制造环节对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加快培育环保领域领军制造企业,打造绿色低碳全产业链体系。


B 厚植数字经济沃土,夯实科创强市之基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广东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对此,佛山要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标杆城市”的目标,在全省率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首先,优化新型基建布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要持续完善千兆光网、数据中心和IPv6网络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5G应用先行区和5G产业集聚区。推动实施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加密云计算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5G基站数量、智能超算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推进智能传感、云计算、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促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探索一批跨越物理边界的智慧园区、虚拟产业集群和未来工厂,吸引全国具有“组织接近”的工业企业“云入驻”。

其次,强化高端要素供给,增强科技创新后劲。要加快完善数字政府建设、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等,重点瞄准“高精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品质打造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产业创新载体、科创空间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加快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持续引进和培育一批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制造业人才,持续提升全市对高端科技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发挥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蓄水池”效应,构建金融资源精准支持实体经济的机制,打造具有佛山特色的实体经济投融资体系。

最后,紧扣数字产业发展脉搏,深度推进数实融合。要深入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赋能行动,梳理一套以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业路径图。培育壮大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化领域,完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率先推动家居、陶瓷和食品等优势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构建智能制造大数据中心,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基地、企业和场景。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探索“线上服务+线下体验+现代物流”的零售新模式,助力制造业集群之间实现网络化协同、定制生产、共享制造和集成化应用。


C 纵深推进产业协同,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新发展阶段,佛山应站在全省的高度,放大制造业的影响力优势,以打造协同联动、开放合作的制造业产业链,为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首先,深化内部结对协作机制,巩固佛山制造优势。要持续完善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的紧密协作机制,高水平打造佛北战新产业园和临空经济示范区,凝心聚力打造共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制造业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工业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制造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产业优势互补和制造业区域转移促进城区协同发展。以产业转移实现横向经济联合为契机,发挥转出地和转入地比较优势,持续壮大区域特色产业,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整体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其次,加快推进“融湾”步伐,扩大产业辐射范围。要积极推进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推动南沙自贸服务业与顺德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围绕汽车产业、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共建万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深化与深圳科技、金融等高端资源高效对接,以三龙湾科技城为重要载体,突出与深圳在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工厂等产业创新方面合作。提升“佛山品牌”与港澳在贸易、专业服务和产业金融等方面的融合,推进与港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借力港澳平台促进海外产业资源“走进来”和佛山产品“走出去”。

最后,全力支持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号召,推动佛山制造业有序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转移。认真梳理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建设经验,加强探索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合作模式。借力以打造市外飞地、共建产业园区等形式,持续拓展佛山产业发展的新空间,以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佛山设立“反向飞地”为契机,提升佛山对全省产业创新资源的聚合力。持续探索新模式,创新“佛山总部+粤东粤西粤北基地”“佛山前端+粤东粤西粤北后台”和“佛山孵化+粤东粤西粤北产业化”等协作关系,推动双赢和实现共同富裕。


文/顾乃华 本文系广东省社科基金“佛山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