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考核,佛山获优秀等次

发布时间:2023-12-29 08:16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近日,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通报2022年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考核情况,佛山获优秀等次,在珠三角9市中排名第三,地级市排名第一。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赋予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

佛山作为大湾区重要极点城市,如何在建设世界级湾区中凸显佛山力量、佛山分量,是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今年以来,佛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大湾区的全新定位,全面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联动、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与港澳对接合作,全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软对接、心相连”,各项建设工作捷报频传。

潮涌大湾区,风劲好扬帆。佛山正举全市之力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让这片热土动能澎湃、生机勃发。


出硬招

重大项目牵引 水陆空助推大湾区“硬联通”

道通业兴,路通人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对大湾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交通“硬联通”的价值是复合性的,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在大湾区内部的流动配置和集聚成势,推动经济社会一次次腾飞。

佛山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牵引,一年来水陆空三箭齐发,以“硬”实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强联通,共建共享“轨道上的大湾区”。

水运,河道上船只往来穿梭、码头上集装箱整齐码放,江海通达、链接全球。一年来,佛山积极推进《佛山港总体规划(修订)》实施,持续加强佛山港与广州、深圳、香港港的联运功能,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

今年9月28日,佛山高荷港码头正式开港,货物可直达广州港南沙港区等航运枢纽并走向世界,为推动大湾区城市深度合作、一体化发展,共建内通外联的高水平产业链、物流链发挥作用。

作为珠三角地区水路运输的重要环节、粤港澳大湾区佛山物流门户节点,顺德新港二期工程建设工作如期推进,建成后将成为珠西第一大内河港口和广东省最大的产业大港。

陆运,火车、地铁、汽车的飞驰,见证着佛山与大湾区兄弟城市之间交通网络的不断织密。广湛高铁、广佛西环、中山东部外环高速二期(北延线)、惠肇高速(白云至三水段)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提速,主动对接联通深中通道、南沙大桥等跨珠江口通道,促进区域交通互联互通。

岁末年终,各大项目喜报频传,特别是广佛极点互联互通再上新台阶:广湛高铁佛山段建设推进大会举行,全线预计2025年完工,广佛中心15分钟互达;广佛正加快实现轨道交通由“拼网”向“合网”转变,两市间日均出行量171万人次,占湾区城际出行总量的32%,位列大湾区第一;广佛衔接道路建成通车32条,佛清从高速北段、番海大桥、广佛肇高速公路、谭东大道—顺诚路等项目陆续实现全线贯通。

日前,省政府网站发布《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佛山全域纳入广州都市圈,明确落实广佛地铁18条衔接通道,实现“一票通、一座城”,两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再上新台阶,为广佛这一大湾区重要极点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供有力支撑。

空运,备受瞩目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迎来新进展。今年以来,省政府已将机场预可研报告上报至国家审批立项,机场综合交通规划、轨道交通、配套设施等项目同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助力大湾区加快建设世界级机场群。

跨越湾区,从南到北,自西向东,高速行驶的列车、往来穿梭的船舶、川流不息的航班……交通网络的不断密织,让佛山与大湾区主要城市实现1小时通达,让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城市的高端生产要素沿着交通动脉源源不断导入,带动城市腾飞。


出实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规则“软对接”加快要素流动

如果说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硬联通”是湾区的骨骼与框架,以深层次规则衔接、要素流动为主要表现的“软对接”,则为大湾区注入了创新活力的底色。

佛山坚持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持续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迭代更新《构建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2023年度版)》;加快推进口岸通关改革,佛山关区开通“组合港”的码头6个,开通“一港通”的码头5个,提升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推进资本项目便利化、跨境理财通等28项任务落地;广发银行佛山分行获跨境电商收付汇业务资格,佛山成为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的全国首个获批开展跨境电商资金收付业务地级市;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探索港佛澳科创转化合作新机制,香港(佛山)科创转化合作区建设扎实起步、香港贸发局在佛山设立GoGBA港商服务站投入服务、“佛山与澳门合作专班任务”分别写入澳门特区政府和佛山市政府2023年工作报告等,推动市场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对接布局大湾区的产业外溢效应。

一个个行动落地见效,佛山国际陆港、佛山综合保税区就是其中的典型标杆。

佛山国际陆港自今年3月开港以来,采用多式联运的物流方式,引入海关与电子口岸“一站式”的便利通关。截至今年12月底,已完成进出口申报超1100万票,累计申报货物超2万吨,进出口总额达1.27亿美元,其中85%的货物通过港澳两地枢纽进出境,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物流资源深度融合。

“国际陆港的信息智能化水平高,货物分拣、过线、找件都非常方便,极大提高了查验效率。”有企业报关员说,报关工作需要从几万票清单里找出待查验清单配合查验,以往需要半天,如今只要1小时。

无独有偶,今年12月,佛山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设,享有进口货物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优惠政策,将与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试验、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助力大湾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的营商环境、澎湃的创新活力、庞大的消费市场,成功吸引一大批企业投资佛山、辐射湾区,实现合作共赢。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市共签约引进1亿元人民币或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06个,同比增长24.02%,签约投资总额3858.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25%。其中战新产业项目101个,不乏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新产业项目,相继落户佛北战新产业园“双十园区”。

投资238亿元的广东宁德邦普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投资100亿元的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项目、投资160亿元的一汽-大众佛山新能源汽车跃阶发展项目……一个个重大项目与城市双向奔赴成效显著。

星源材质在佛山建设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形成“深圳研发+佛山智造”,实现深佛共赢共发展的互赢局面,助推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再结硕果。项目负责人说,佛山各级各部门给予项目大力支持,将原本3个月的用地报批时间压缩至28天,实现“拿地即开工”,创造佛山用地报批手续办理时效新纪录,期待项目落地佛山后做大做强,辐射全球市场。

可以说,没有什么能比项目接踵落地更能激发经济活力,没有什么能比工地塔吊林立、建设场面火热更能传递发展信心。


出新招

宜居宜业宜游再升级 优质生活圈促三地居民“心相连”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升三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心灵相通是题中之义。

“粤港澳三地执业资格互认应贯彻先易后难原则,先在相对容易实施的行业开展,再逐步推进。”

“佛山要化被动为主动,加快推进粤港澳三地执业资格互认工作,引入更多专业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

……

日前,一场关于促进粤港澳三地执业资格互认的专题协商在市政协举行。此前,佛山已建立健全适合港澳专业人才职称评审机制,推动港澳专业人才与市内人才同等评审标准获得职称。在此基础上,佛山探索研究相关领域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已收集建筑、会计、金融等行业共计19项职业资格认可需求,其中涉及港澳职业资格互认的有10项。

随着大湾区互联互通深入,当下佛山正致力于创造更多发展的机遇与空间,打造更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吸引八方来客前来学习工作生活、创新创业,实现自我价值。

在佛山市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近百个港澳项目落地。同时佛山建成“一平台(优粤佛山卡服务平台)、两专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佛山创新创业人才。

在香港科技园,佛山设立港佛青年创业创新双向孵化飞地,建立港佛青年双向就业创业联络工作站,打造港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及创新发展的主阵地。此外,佛山还组建高达10亿元的佛港双创天使基金,主要投向佛港科技双创计划-双向发展的创业或企业拓展计划,孕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在全国第三家港澳子弟学校——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首批250多名港澳台及外籍学生已经入读。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港澳同胞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生活,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学校的成立为港澳子弟提供了优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大湾区人才流动,意义重大。

在佛山,持港澳居民居住证的港澳居民子女可入读我市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享受与内地居民同等权利,2023年全市在读港澳籍学生超16000人。

幼有所教、青有所为,更要老有所养。今年,佛山进一步落实有关港澳台居民养老保险的政策意见,逐步消除粤港澳社保衔接障碍。

粤港澳大湾区当前正处于“引擎化发展”新阶段。从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对接”,到实现民心人文“心相连”,佛山将坚决扛起主阵地的使命担当,乘势而上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拼出佛山真功夫。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