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制造大市建起协同创新“乔灌草”生态

发布时间:2023-04-23 08:09 来源:佛山日报

4月10日,季华实验室传来喜讯:二期园区正式交付使用,标志着实验室园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又一重大进展。

佛山的科创平台建设极具层次感,已逐步形成完整的“乔灌草”组合——既有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顶天立地”的省实验室平台,也有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智能装备院”)、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微纳院”)等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还有分布在企业内部的各种工程中心。目前,佛山拥有1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经过20余年的布局,佛山借助产学研合作,解决了不少制造业瓶颈问题,并为战新产业的培育编织了各式各样的“摇篮”。进入2023年,这些平台厚积薄发,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当家的作用愈加明显。


关键词 顶天立地

两大省实验室建设成效初显

3月15日,季华实验室里热闹非凡,50多名企业家应邀前来参加佛山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系列活动——材料分析测试专题活动。这些企业有望借助实验室的力量,以更低成本实现技术突破。

经过5年多的建设,这座在科学研究上立志要“顶天立地”的省实验室,已经成为佛山的科研担当,对外争取包括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在内的竞争性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包括近60项企业委托项目。

“实验室打破国外垄断的大功率微波电源、SiC高温外延装备已产业化,印刷OLED喷墨打印成套装备及墨水材料解决了我国新型显示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还有多项成果已进入企业试用或实现产线部署。”季华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比如AI自编程快速部署机器人转化服务美的厨热事业部电子工厂,实现敏捷制造、混线生产的重构柔性生产线。

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一条路是为存量产业寻找新出路,另一条路则是直接增加具备强竞争性的增量产业。

季华实验室孵化了19家科技型企业,为佛山培育战新产业添加新动力。其中包括超滑科技(佛山)有限责任公司和大捷智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2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实现科研成果从实验级到产品级的突破。

佛山另一个重大科研平台仙湖实验室,则为原就颇具实力的佛山氢能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更大的话语权。

4月3日,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制造业当家2023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底气十足地宣布——全力打造中国氢能产业第一区。

这种底气,不仅源于南海深耕氢能产业多年打下的江山,更来自于坐拥仙湖实验室这样一个氢能和氢氨融合新能源领域的省实验室平台。

当前,建筑陶瓷工业窑炉大多使用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作为燃料,排放较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双碳”目标下,寻找低碳、零碳燃料替代化石能源,成为建陶行业的必由之路。

3月10日,在签订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基础上,蒙娜丽莎集团与仙湖实验室等召开氢氨零碳高温烧成陶瓷板(砖)技改项目可行性研讨会。

蒙娜丽莎集团董事长萧华现场表态:“这是一个转变能源材料、转变制造技术的项目,是为行业、为国家作贡献的项目,蒙娜丽莎将积极推进氢氨项目在建陶行业的应用实施。”

早在2021年底,仙湖实验室就与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德力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先进零碳燃烧技术联合创新研发中心,开发氨氢融合零碳燃烧技术以及工业化配套关键系统和解决方案。目前,纯氨燃烧技术已申请8件专利,其中3件已授权。

这也表明,佛山推动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不仅有一群正在攻坚克难的科学家,也有一群愿意“吃螃蟹”的企业家。


关键词 百花齐放

新型研发机构迈向专业化特色化

迈向专业化、特色化,是绝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追求的目标。

位于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的智能装备院,由佛山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三方共建,于2015年8月成立。

作为一个深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平台,该院已引进、培育及孵化8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其中7家企业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佛山华数机器人和佛山登奇机电2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研究院已经构建起了‘1+2+N’的协同创新创业生态圈,生态圈企业年营业收入超4亿元、累计超20亿元。”智能装备院院长助理周伟娜透露,华数机器人投资6亿元建设的南海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一期将于2023年10月投入使用,预计五年后销售额达到20亿元。

此外,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将在智能装备院挂牌佛山中心,成为落户佛山的又一国家级平台。市科学技术局合作交流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装备院的增资扩产是佛山科技创新平台院企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范例。

距离智能装备院不到6公里的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内,半导体与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两个“轮子”已经转起来了。

在半导体领域,该院已引进及孵化超30家企业,形成了半导体材料、设计、封装、装备、传感器等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包括在半导体封装设备领域的产品出货量稳居国内第一的广东阿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累计引进优质项目26个,涵盖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智能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等企业,正在全力打造全国首家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超市。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一批高起点的新兴创新平台,正在瞄准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向这块制造业试验田投放更多资源。

作为高科技型央企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十四五”发展的重要布局,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有研广东院”)落户佛山禅城后,持续深化改革,以央地携手的模式释放更多科技创新动能。一年多来,有研广东院已建成近2万平方米的研发和工程化基地,合作设立“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分实验室”“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有研广东院联合实验室”两大平台。

在南海狮山,一个具有中国科学院背景的技术驱动型半导体专业化园正在成形。2月下旬,中科微纳院获认定为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月26日,中科微纳院二期动工仪式举行。

从目前各类平台的发展成效和趋势来看,我们有理由期待:专业科创平台百花齐放,必将带动佛山各个产业领域创新发展的满园春色。


关键词 借力引才

与顶级学府产学研合作走向纵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要实现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引育的结合,借力高水平大学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目前,佛山已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达成合作,成立了智能制造、新材料、病原微生物等领域的各类科创平台和研究生院。

4月2日,佛山企业家“走进清华”活动结束后,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志红迫不及待联系此次清华之行中结识的一家企业,双方开了1个小时的线上会议。秦志红透露,双方正在密切对接中,顺利的话,困扰仕诚机械多年的异形螺旋视觉检测难题将得到解决。

佛山企业家奔赴2000公里外的清华大学,进行如此有实效的产学研对接,背后离不开清华佛山院这个“幕后英雄”。

自2018年佛山与清华大学联合建立清华佛山院以来,已推动超200家佛山企业与清华大学建立联系,100余家佛山龙头企业与清华大学建立合作机制,超40家佛山企事业单位与清华大学近30个院系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对这个清华大学校内首个校地合作研究院,都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佛山方面,每每组织企业家走进清华,都会派出副市长及以上级别领导参加,并在前期充分梳理企业需求,力求对接务实。

清华大学方面,对清华佛山院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校长担任管委会主任,分管科研的副校长担任院长。

目前,佛山市政府正与清华大学进行更深入的对接。不久的将来,清华大学有望在佛山建立产业化基地。该基地计划引入约30名清华大学导师常驻,每年向佛山科研和生产一线输送约100名研究生,推动双方在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上深度合作。

作为北京科技大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以下简称“顺德创新学院”)已经深深融入佛山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的浪潮中。

顺德创新学院院长何新波介绍,在北京科技大学、佛山市和顺德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几年来,顺德创新学院引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依托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组建了由院士、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入选者、博士后、双基地教师为主的人才队伍;同时,大力推行企业导师制,不断完善育人模式,优化培养方向。学院现有全日制研究生近500人,已毕业研究生近500人,毕业生“留佛率”逐年提高。

此外,学院还大力推进重点创新平台建设,现已获批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3个、市级创新平台5个;与佛山及周边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合作,不断促进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譬如与该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的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22年12月成功登陆北交所。


文/佛山日报记者倪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