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两河”时代的华丽转身与城市品质提升

发布时间:2022-08-08 08:53 来源:佛山日报

河流催生城市,城市再生与河流再生密切相关。

分头汇入西江和北江的汾江河,与北江支流东平河,都是佛山的“母亲河”。如果说汾江河催生中国“四大名镇”“四大聚”的佛山古镇,那么东平河则让佛山城市再生。两河共生佛山,佛山再生依然离不开两河再生。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深化“1+1+9”工作部署,科学绘制未来五年广东发展蓝图。九项重点任务的第二项提出,要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市委书记郑轲在全市传达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坚定不移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如今,从“汾江河”到“东平河”,城市空间格局与功能品质的拓展提升,是题中应有之义。

位于东平河流域的“三龙湾”,是佛山全力打造的新平台。这既是佛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佛山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成为“一核一带一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战略选择,还是佛山盘点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实现从“汾江河时代”向“东平河时代”华丽转身的“骐骥一跃”。

佛山“三龙湾”涵盖禅城、南海、顺德三个区,处于东平河这条黄金水道的南北岸、东西端。“三龙湾”的南海、顺德及禅城奇槎几大片区的中心地段,距离广州南站最近不到10分钟车程,已开通的佛山地铁2号线、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和南海有轨电车,即将开通的广佛环线、佛山地铁3号线(首通段)等,都将穿行其中。水陆道路,地面地下,立体交通,畅达无阻,厚积薄发,前景无限。

2020年5月,东平河水轴线建设的号角全面吹响,突出“山、水、林、田、湖、文”,着力打造承载佛山文化与形象的城市客厅新名片。一年建点,两年连片,三年成轴。活力北岸、休闲南岸、生态西岸、文化东岸,四段滨水岸线串珠成链,既显雍容华贵,又见清新脱俗;十大特色滨江亮点,跃然而出,自西往东依次为古灶陶韵、星耀石湾、鱼鹭洲尾、澜石记忆、城市秀台、翠蔓长堤、活力新港、佛山之心、奇槎湾畔、半月浮翠,既有历史印记,也有现代元素。尤其“佛山之心”,将以“两馆(展览馆、美术馆)一厅(音乐厅)”为引领,打造佛山版“悉尼歌剧院”,成为佛山文化新地标。“三龙湾”游船启航再添喜,打造佛山版“珠江夜游”,成为东平河上移动的城市新名片。

在伸展城市躯体谋划新发展的同时,城市发展也应当“喜新不厌旧”。佛山的历史、经济、文化的“根”,在汾江河。佛山祖庙,有着近1000年历史;南风古灶,500年窑火不断。而汾江河,却比祖庙和古灶都要古老得多。佛山作为“四大名镇”、“四大聚”之一,以及粤剧、武术等民间文化兴盛发展并驰名中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跟汾江河有关。历史上,汾江河是北方水路到广州的必经之地,“川广云贵各省货物,皆先到佛山,然后转输南北各省。”正所谓“四方商贾之至粤者,率以是为归”。了解这些历史,就不难明白本文开首“河流催生城市”这句话的含义,更能理解为什么说汾江河是佛山历史上的“财富之河”“文化之流”的内涵。

佛山中心城区的“两河”,以及其他区域的所有水道,不仅仅是停留在过去十几二十年来“截污、治污、搬污、释污、清污”的整治思路,也不仅仅是停留于实现“河水清、交通畅、无洪涝、两岸美”的整治目标,而且还要有文旅、科创乃至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作为支撑,才能真正实现“河流催生城市、城市再生与河流再生”。

守拙和创新相融,古镇与新城齐飞。从汾江河到东平河,我们顺势而发,绵延历史,华丽转身。


作者:陈小文 系佛山市委党校机关党办专职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