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7 08:40 来源:佛山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必然要追求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佛山是千年古城和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并为广东省21个市中唯一所辖县(市、区)经济总量均超千亿元的城市,经济实力雄厚且发展势头强劲。佛山文化的高质量发展要善于“盘活区域资源优势,经济反哺文化”,以不断提升人们的知识素养、文化修养与文明涵养。
一要充分借助“非遗资源”,奋力拓展文化旅游产业。佛山现拥有石湾陶塑技艺、狮舞(广东醒狮)和龙舟说唱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中医养生、赛龙舟和粤绣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8项,木鱼书、三字经和广东音乐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1项,资源丰富且历史传承久远,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实用价值高,开发前景广阔。佛山应着力整体规划,凸显本地非遗特色,积极打造文化旅游长廊,持续扩大文化影响力,循序建设世界文旅名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二要善于借势“符号人物”,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黄飞鸿、叶问和李小龙等是佛山武术界的历史名人,传奇故事多、民间口碑好,且通过荧幕已在世界舞台崭露锋芒,咏春拳、蔡李佛拳、鹰爪拳和洪拳等也逐步产生广泛影响。佛山武术要肩负起振兴“中国功夫”的重大使命,立足本土,面向国际,在影视剧制作和打磨的强度、力度和精度上“狠下功夫”,要遵循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娱乐性和教育性相统一、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深入挖掘武术宗师背后的成长经历、动人故事,尤其要阐释好武术哲学、弘扬好武术精神、延续好武术传承,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
三要积极构建书香社会,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读书是启智增慧、涵养身心、传承文明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经济腾飞的佛山更要注重提升文化品位、加强城市内涵建设,要通过充分供给优质读物、拓展新阅读形式和传播形式等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开辟“文化强市”新道路,以文化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四要努力搭建公共文化服务“高架桥”,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佛山是拥有超万亿GDP量级、经济排名常年稳居广东第三的“全国十大共富城市”之一,应增强文化惠民意识和文化赋能权重,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优化线上线下文化产品和提升精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打造具有佛山特色的现代化、数字化、平民化和常态化的一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此外,佛山应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大短板”,坚定深化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心,充分发挥经济实力的杠杆作用,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内培外引高层次人才,尽快扭转现状,持续提升文化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速度。
五要有效倡导全民健身,加强弘扬武术文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跃升,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愈益强烈,全民健身活动渐成潮流。要积极利用佛山“武术之乡”的天然优势,深挖佛山武术文化内涵,以举办相关武术赛事为纽带,取法武术思想精粹,在武与文、动与静、形与神、身与心以及外与内的科学调适中练出精气神,形成大众化健身“养生经”,使强健体魄的体育文化蔚然成风,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使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映成趣,借力全民健身弘扬武术文化。
(杨尚昆,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