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园场景化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活力

发布时间:2022-05-09 07:53 来源:佛山日报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空间中一切非限于特定人群使用的城市空间。包括交通空间、生活行为空间、供应和处理空间、环境要素空间;简单来讲,是指能够提供公众进行一定社会活动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绿地、山川、水面等。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对生活和工作环境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城市公共空间俨然成为衡量城市生活品质提升与否的重要标志。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公共空间不同,公园既不是单一的硬质空间与社会空间如街道、广场,也不是单一的柔质空间与自然空间如绿地、水面,它是硬质空间与柔质空间的结合体,是自然空间向社会空间转化与延伸,是自然、人、城市共生共存的缩影。2021年底,南海区桂城街道荣获“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公园城市典范”,笔者通过调研,认为其本质是通过公园场景化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品质与活力。

通俗来讲,公园场景化是以场景化模式来建设或改造公园,也就是场景要素在公园中的呈现,来吸引人们前来公园集聚、交往、交换。而人在公共场所的聚集和交往正是城市的实质和魅力所在,也是城市活力的体现。场景包括五大要素:基础设施、社区、文化活动、多样化人群和价值理念。这些要素如何在公园中呈现?

首先是确定公园建设理念。打造公园城市时,桂城提出了“在城市游山玩水,在公园工作生活”的建设理念和愿景。在此理念指导下,各个公园有各自的主题导向,兼具共性与差异性。一般来说,公园主要有两类:综合类公园和主题类公园。桂城的综合类公园主要有千灯湖公园、滨江公园、文翰湖公园、映月湖公园等,是群众休憩、游玩、娱乐的综合性公共空间。大大小小主题各异的公园有很多,如主题为科技类的AI公园、智慧公园等;体育类的南海体育公园、千灯湖体育公园等;“体育+科技”类的WePark足球公园、BNS篮球公园;潮玩类的极限公园等,不同的主题吸引着不同价值需求的人群前来。

其次是完善公园基础设施。这些设施既包括公园自有的基础设施,也包括到达公园的基础设施。公园自有的基础设施,综合类公园和主题类公园各有侧重,均颇为完善。例如滨江公园,除了一应俱全的儿童游乐设施,康体设施,可以一路畅玩,还配备了读书驿站,自助沐浴房,无人售卖一体功能的网红驿站等,满足群众休闲游乐时的各类需求。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注入传统岭南广府文化要素,如醒狮、剪纸等,使公园的视觉观感既传统优雅又现代时尚。公共空间亦强调可达性和便利性,应有利于群众的使用。桂城路网中的轨道、公交、非机动车、慢行系统的结合,可让群众出行与公园无缝对接。

第三是充实公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公共空间活起来的重要载体,是公园吸引力源头之一。公园里主题不一、种类各异的文化活动提升城市文化活力。如在千灯湖公园连续举办了两届公共艺术展,“当燃2021”的线上千灯湖音乐节、“灯光龙狮闹元宵”等文化活动,集传统、现代、时尚、年轻、潮流、环保、科技等元素于一体,展示了价值多元的城市文化。

第四是吸引多样化人群。公共空间是自我与陌生的“他者”相遇的场所。每一位空间的利用者都是差异的群众个体,差异会带来矛盾、冲突与交换(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从而产生新的实践形式和意义。可以说,公共空间的核心是建立在差异和交换之上的公共生活。所以,公园接纳人群的无差别化、公共性导向了进入群体的多样性,同时,文化活动的多样性也吸引着多样化的人群进入公园。

最后是每个公园都存在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它必然与周边的社区产生各种各样的关联,在公园的建设和打造过程中,社区影响着公园的最初形态和设计定位及成长,公园又形塑周边社区群众的休闲娱乐等日常生活方式。

当公园场景形成,这个微型场景蕴含着城市丰富的文化要素,展示出城市的文化风貌,通过公园活动的沉浸式体验,吸引多样化人群前来,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活力,也形塑了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


李丽华,作者系中共佛山市委党校科研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