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力前行 博士后挺进科创高地

发布时间:2021-12-22 08:21 来源:佛山日报

微信图片_20211222112153.jpg

在博士后成果展佛山馆内,可实时绘制人物素描图的绘颜机器人吸引不少观众参观。


一场汇聚全国博士后才智的大赛刚刚落幕,一股创新引领未来的力量正在萌发。

这股力量来自1000多个博士后团队,在结束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之旅后,他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有的与企业对接成果应用的细节,有的与投资人等新合作伙伴完善创业计划,有的复盘项目方案碰撞新的思路,有的回到实验室向下一个科研突破前行……

科技报国,创新创业有我,几天前,数千博士博士后人才唱响时代强音;人才强国,挑大梁当主角看我,面向未来,博士后力量立下铮铮誓言。

带着大赛中收获的创新火花、前行动力,中国博士后向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目标继续挺进。


新气象

创新强国博士后激发硬核力量

36年,中国已累计培养28万名博士后人才,成为科技强国的一支生力军;近5年来,进站博士后人数年平均增长率达10%以上,发展势头良好。

今年九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对培养造就青年科技人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应势而谋、乘势而上,是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具体举措。

走进这场汇聚全国“最强大脑”的赛事现场,不难感受到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的新气象: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创新“四个面向”战略部署在这里生动展现。进入总决赛的1400个高水平项目中,既有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盾构机等国之重器,也有老年人康复仪器、全自动油烟净化设备等面向生活的民用产品;既有芯片、机器人、氢能技术等前沿科技探索,也有农业生产、污水处理等实用新型技术。可谓从大到小、从远到近,都有布局。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博士后贡献力量。本次大赛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等四个组别,揭榜领题赛聚焦企业界技术痛点、“卡脖子”难题,设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节能环保以及其他产业领域八个赛道,是事关国计民生、当前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解决“卡脖子”难题、助力实现“双碳承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项项创新成果为解答重大课题贡献力量。

——“36岁”的中国博士后制度青春正好,活力迸发。博士后工作成果展全方位展示中国博士后事业发展成果。全国3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之江实验室等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中国(河北)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等创新平台均有技术或者产品亮相。

这些技术、产品分布在基础领域、前沿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交叉领域等,既有共性技术,也有个性创新,不少项目已经是国内领先,甚至达到国际前沿,无不展示着我国博士后这一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在时代浪潮前勇于担当、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以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

“博士后不是简单追求一篇论文,而是致力实现科技创新的应用,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生产生活解决各种问题,真正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创新赛现代农业和食品专业评委、天津大学宣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吴文清点评说。


新动力

助推更多创新成果走向市场

到企业去,到生产一线去,到市场一线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博士后从高校和科研院所起步,在世纪之交走入企业。我国有数千家企业、160多个园区设立了工作站,约4.1万名博士后在企业工作,国内各行业的领军企业普遍都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人才在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产业园区、新型研发机构、行业联盟等平台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方兴未艾。

推动全国博士后智力成果、创新成果与企业、市场的双向奔赴,正是搭建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大舞台的题中之义。

总决赛的创新赛、创业赛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等八大重点产业,突出科技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与产业链紧密结合;揭榜领题赛则推动形成知本、智力与资本、企业科研的合作。

以揭榜领题赛为例,大赛共征集200个左右技术攻关需求,重点聚焦制约本领域发展的“卡脖子”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难题,涉及项目资金总投入近20亿元,各需求单位提供的成功揭榜奖励总计约5000万元,共吸引900多个博士后团队应征,共计有23项技术需求、230个应征团队进入总决赛。

对这种精确对接、精准发力的比赛方式,各方都期待满满。

参与揭榜的博士后、佛山市创必盈产城发展有限公司黄文飞表示,高校科研一般以论文为载体,技术可以领先10步、20步,甚至更多。但是与实际应用并不匹配,没有完全释放科技这一生产力。而这次大赛正好实现了供需双方信息平衡、渠道平衡,对于双方都是一个相互促进的作用。

创新赛高端装备制造专业评委,长期从事孵化器运营工作的鲁般科创咨询创始合伙人邓力文同样欣喜于参赛项目在产业需求和科技供给之间完美匹配。“科技创业最重要的是要‘出来’,身体和灵魂都要‘出来’。要从科研机构、高校,走到市场和需求端,看看产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这个非常重要。如果只是闭门造车,只是从0.01提高到0.001这种精度,在产业端来讲,意义价值其实不大。”

而与大赛同期举办的揭榜领题对接专区,邀请未进入总决赛的张榜单位与应征团队进行交流,实践证明了这种“配对”方式的高效。15个未入围决赛的技术需求项目和53个应征团队现场对接,揭榜领题赛有12个项目现场签约。

此外,技术交易区、项目对接区也为技术供需双方、技术与资本、人才与高校之间的交流搭建起平台。大赛期间,不少比赛团队走下赛场后走进技术交易区、项目对接区与投资机构、企业进行深度交流,随即又走上签约台。

通过交流、对接,创新创业团队获得了新的力量。参加创业赛的清华大学博士后刘耀春将公司的“全降解环保材料及技术”娓娓道来,并直接抛出公司天使轮400万元的融资需求。大赛期间,他就到了10余个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递来的橄榄枝。

随着与潜在合作伙伴的更深入了解和沟通,除了54个现场签约项目外,还有一批项目将会达成合作。博士后团队与企业、市场的“双向赋能”还将不断升温。


新平台

铺就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高速路”

34岁,是本次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31岁,是近五年全国进站博士后的平均年龄。他们正处于创新创造的黄金年龄,他们正奏响一曲“博采科技精华 创新引领未来”的青春进行曲。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方向已经明确。搭建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舞台,对青年博士后人才成长意义重大、意味深长。

“汇聚国内外优秀博士后同台竞技、切磋交流,为博士后青年人才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说。

三天的比赛中,“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学习行业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了解对接市场和创新需求”成为参赛选手最大的收获。

——大赛激发博士后再攀登高峰的信心。“同行们的先进技术鞭策我们更加努力前行,我们团队将坚定高端制剂技术创新的道路,加快推进技术向产业转化、落地的步伐。”揭榜领题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专业金奖获得者胡振华说。

——大赛坚定了博士后坚持创新的志向。新疆选手李小双带着“植物极端耐干分子机制及基因资源挖掘利用”项目参加大赛。在他看来,同行一句“你们的工作很艰苦,但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很有意义”的勉励胜于比赛成绩,他更加坚定了扎根边疆、绿化荒漠的决心。

——大赛为博士后创新创业增添动力。创业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金奖获得者曲迪形容收获满满: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坚定了创业的信心;吸收同行和专家的建议,为优化创业计划提供思路;在洽谈对接中找到伙伴,满足了创业人才、资本的需求。

受益者不只是博士后个体,通过人才交流与对接活动,博士后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正在加速。河北省组织了16支队伍参赛,派出7家单位参与人才交流会,陆续收到近200名博士后人才的咨询意向;江门市、珠海市香洲区等地区参加展览,推介创新创业环境,向博士后和项目伸出橄榄枝……

一次大赛只是起点。我们相信,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激发博士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建功立业新时代;必将进一步推动各方面对博士后给予更多信任支持,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必将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博士后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


数读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特点


规模大

共有超过5000个团队、2.4万人报名参赛,经过层层选拔,有47支队伍、超过1400个高水平项目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


影响广

博士后事业成果展组织全国31个省市区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参会设展,线上线下共吸引1.8万人次参观,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博士后事业的良好氛围。


成效实

人才对接:人才交流活动吸引3500多名博士博士后应聘对接,达成工作意向上千人次;大赛官网发布的博士后需求岗位吸引3200多名博士博士后线上应聘。

项目对接:共有692个博士后成果转化项目一对一洽谈对接,现场签约项目54个,意向合作金额11.27亿元。揭榜领题赛项现场对接活动中,有12个项目现场签约。


(来源:佛山日报 记者: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