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千城千面” 佛山改革如何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1-08-12 07:10 来源:佛山日报

s_12A05_1.jpg

广东金融高新区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金融企业落户。/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摄


今年6月,佛山新任市委书记上任伊始,即在其主持召开的第一次佛山市委常委会会议上,向全市发出动员令: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在接续奋斗中当好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两个多月以来,“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的号召在佛山日渐深入人心,成为这座城市上上下下的共识和行动。

国际和城市间的经贸投资竞争日趋激烈,营造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培育引资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中之重。改革的紧迫性不仅来自国际竞争、城市竞争,更来自国内企业的共同呼声。改革的目标,就是营造更有吸引力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成本,培育提升竞争新优势。

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志端看来,营商环境改革上半场的进化,主要解决了各城市的共性问题;而改革越到后期,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色,意味着营商环境的改革走上了分岔口,“千城千面”将是下半场的趋势。

很多城市打造营商环境,都正在形成自己的“打法”。今年2月,北京的营商环境4.0版聚焦市场主体关切;3月,上海、南京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关键词分别是系统集成和创新激励;5月,广州提出用“绣花功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近期,深圳、成都也陆续宣布将推出营商环境4.0改革政策,均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全国各地都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题的当下,在愈来愈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佛山应该如何发力?


对优化营商环境成功路径兼收并蓄

有研究认为,观国际案例,政府打造营商环境有三条成功路径:新加坡式“大政府”高效管控路径;香港式“小政府”自由开放路径; 爱尔兰式“需求引导”路径。

新加坡式“大政府”高效管控路径:突出政府在引商、育商领域的职责及主导作用,形成以行业为导向的企业服务机制,强势推动经济发展。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作为招商引资部门,每隔三年对重点引入产业进行细致入微的战略讨论。一旦确立产业重点,EDB便设立以行业为导向的专业架构,同时建立“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客户选派服务专员,并授予其政策灵活度,提供全程服务。专业的产业筛选以及贴身服务使得新加坡电子信息、生物科技、医疗等重点行业实现高速增长。

香港式“小政府”自由开放路径:香港依靠开放的市场化机制,以辐射亚太的区位优势、低税率和高效的服务吸引投资者,政府不过分干预市场,倡导“小政府”的理念。香港投资推广署过去10多年不限行业,对各类企业提供免费、保密的“投资一站通”服务。由于其不过度干预市场,成功吸引了国外企业以香港为基地进入亚洲市场,以及国内企业以香港为平台“走出去”。香港设立独立的“效率促进组”,作为流程再造的内部顾问与统筹单位,同时与100多家外部顾问公司保持长期合作,开放引入专家意见,推动流程再造。

爱尔兰式“需求引导”路径:虽然爱尔兰的区位和政策等禀赋条件对外吸引力有限,但是通过政府与潜在目标企业长期保持沟通、时刻了解企业发展的动态及需求,引导企业在本地投资寻找解决方案。爱尔兰产业发展局(IDA)注重产业规划,主动接洽龙头企业,以有针对性、高质量的方案和高效率的服务帮助投资者真正解决问题。同时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机制,了解其发展计划,逐步将产业链中的更多环节集中到爱尔兰。IDA通过与戴尔的长期合作,成功将戴尔从12名员工的制造配套业务,扩展成员工超过1000人的战略性全球枢纽和卓越中心。

对于佛山来说,改革开放40多年来,既有强大党委、政府引领,也有坚持“放水养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成功经验,更在陶瓷、家电等领域拥有国内龙头企业,对以上路径未尝不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当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准确预判下一个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点也并非易事。佛山可考虑招聘强大的政府智囊团,针对佛山制造的独特优势及其短板,确立产业重点制定“特惠型”政策,以吸引重大项目落地,成为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并与龙头项目、企业达成更紧密的合作,在其产业链、人才等方面出台专门政策,培育更具世界影响力的全球性企业及其下游梯队企业群。

与此同时,应该注意到,在新的产业发展趋势下,我们需要更为丰富的产业主体,例如垂直行业的隐形冠军、中小型创新企业等,以填补产业空隙。除了“特惠型”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就是创造共生共赢的土壤,哺育各种规模、不同模式的企业共同发展的“普惠型政策”也必不可少。


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保障和支撑

要走好优化营商环境之路,奠定基础是起步工作。

从本质来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一项改革工程,制度创新无疑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和核心。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其中立法是最具有刚性的。

2020年1月1日起,国务院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施行。这是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部综合性行政法规,在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迄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苏州等地也完成了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工作。自2015年5月28日获得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佛山已经获得地方立法权6年,立法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17个新获地方立法权城市前列,具备营商环境立法基础。

实际上,通过开展营商环境立法,可“破”,即清理一些不规范的、限制公平竞争的政策和制度规范性文件;可“立”,即可把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用法规制度固化下来,同时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对标一流标准,统筹系统解决共性问题,明确一揽子制度性解决方案,推动各级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

在制度层面,制定和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也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城市和各级政府部门对标先进,营造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格局。

目前国际上较为完善也被广泛认可的一套衡量标准是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自2003年以来,世界银行已经连续18年发布年度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目前其评价体系包括开办企业、施工许可、获得电力、产权登记、获得信贷、投资者保护、税收、跨境贸易、合同执行、破产保护和劳动力市场监管等十个领域数百个指标。观察这些指标可以发现,这套营商环境评价体系逻辑上基于市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蕴含其诞生、成长、壮大、衰退和死亡的过程。

我国也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国际可比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不同,仅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的环节进行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水平等硬环境因素,以及教育、医疗资源配备、人才吸引开放政策等软环境因素,也决定了一个城市对外的吸引力和对内的凝聚力,都是广泛意义上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了23个一级指标,近年来选取城市进行了试评价。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普华永道、财新智库、数联铭品与新经济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采用大数据算法,通过城市对企业的吸引力(该指标主要反映经济主体企业在不同城市间迁移选址落户的情况)和企业在城市的发展力(该指标主要是对比和反映企业迁移前后的发展状况)两个以结果为导向的评分,对全国主要城市营商环境质量进行量化分析和排名。

在深入研究借鉴以上共性指标基础上,佛山作为一座制造业大市,是否可聚焦制造业发展,探索更具佛山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既为各区各镇街各单位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行动指南”,也对其成效作出科学评价。


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近年来,佛山在“放管服”改革上不懈发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也名动全国。但从总体来说,对照国际一流标准,对标全国标杆城市,佛山营商环境还存在许多短板、弱项,政务服务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要做好优化营商环境这一改革工程,必须给予改革深水区更大的政策空间。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方案明确支持地方探索创新,设立一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先行先试深化“放管服”改革。佛山应该积极争取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争取更多先行先试的试点政策,打造成本“洼地”。

要做好优化营商环境这一改革工程,让企业更有获得感应该是第一标尺。

佛山可通过线上、线下的企业大调研,更好地找到营商环境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此前佛山在国内较早设立了地方政府综合性政务服务热线12345,参考此平台,打造一个政企沟通全时在线平台,让企业的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沟通与解决非常必要。

进入大数据时代,过去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实现的服务功能可以“一键完成”。佛山应该在现有政务服务改革基础上,通过应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推动探索更大程度、更多数量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最多跑一次”“智能秒批”等,让数字化治理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特别是在大数据分析的帮助下,为企业画像,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在这方面,打造“数字城市”的杭州表现突出。

要做好优化营商环境这一改革工程,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至关重要,这也是企业普遍反映佛山存在的不足之处。

事业是吸引人才的首要条件。从根本上说,佛山还是应该从提高产业吸引力抓起,包括针对特殊产业提出“特惠型”政策。与此同时,摆脱产业发展的中低端,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包括加强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佛山高新区等平台建设,都应是题中之义。

在这方面可以观察一下成都。成都是一座公认的“悠闲”城市,给人感觉似乎缺少一些奋斗的氛围。但近年来,成都不断瞄准国际国内最高水平,结合本土发展实际,相继推出营商环境1.0版方案到4.0版,还在全国首发政府需求、政府供给能力、企业能力、企业协作需求四张“城市机会清单”,从给优惠到给机会,破解“少不入川”难题。

城市软硬件环境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佛山更应该做好与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的比较研究,在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当下,找到自身独特的城市软硬环境优势,找到错位发展的优势,从而强化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佛山日报 记者:黄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