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双区”驱动与“双城”联动 广佛深的“三城策”

发布时间:2020-12-28 08:03 来源:佛山日报

推进“双区”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佛山而言,更是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那么,佛山应如何抓住机遇,高位谋划高质量发展新思路?12月16日,佛山召开推进“双区”对接“双城”主题座谈会。会上,来自广州、深圳、佛山三地的嘉宾从不同角度,为佛山加快推进“双区”建设与“双城”联动,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博士史欣向:

变“点到点”为“圈对圈”创区域合作新思路

无论是广佛还是佛深之间的合作,要站在更高的格局上,将资源投放在“圈与圈”结合部,实现三方共赢,从而达成更加稳定的“铁三角”利益架构。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两大国家战略,面对如此重大的战略驱动和政策红利,佛山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双区”建设,推动“双城”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跳出窠臼,创新区域合作发展思路。现阶段,珠三角地区城市之间的合作模式以“点对点”为主。此种合作模式一般具有“强弱合作”的特点,其问题在于,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并且,由于双方话语权不对等,造成弱方只能被动承接产业转移。从整个区域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太效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因而,无论是广佛还是佛深之间的合作,都应该跳出“点对点”合作的窠臼,站在更高的格局上,变“点对点”为“圈与圈”,将资源投放在圈与圈的结合部,实现三方共赢,从而达成更加稳定的“铁三角”利益架构。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大湾区时代,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合作必将进一步加强,而且正呈现出多点式、跨区域的特点。佛山要率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要加强区域开放与合作,其中尤以与香港的合作可着重考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香港与佛山开展离岸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共同发力,而离岸贸易是最优选择。香港的优势在于其国际自由贸易港和国际化的专业服务能力。产业转型升级另一动力是技术创新。现阶段,佛山的短板是缺乏优质的科研资源。佛山与香港的合作可以迅速补齐技术创新方面的短板。香港的基础创新能力比较强,通过“香港科技+佛山制造”的机制创新,打造“佛山——香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打通两地科技创新要素的流动壁垒,实现香港科技资源与佛山本地产业的成功嫁接。

对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佛山对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应该是港口、人才与金融服务。深圳已成为国际性的创新中心,创新产业链已相当完备,而且引领性的龙头企业已形成集聚效应。佛山要高效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与深圳的合作势在必行。事实上,佛山与深圳的合作有坚实的基础。比如,顺德新港就是由招商局集团运营,与深圳的盐田港是同一母公司,港口的协同发展具备充分的条件。与此同时,深圳港也有与顺德新港合作的内在动力,顺德的家电出口对于深圳港的货物贸易也是重要支撑。深圳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也是佛山与深圳合作的动力。

推进“双区驱动”、对接“双城联动”的区位选择和平台建设。根据前文的圈层合作理论,圈与圈之间的结合部非常重要,其应当成为核心城市与节点城市所在不同城市圈的资源投放的集结地。按照这一思路,佛山南海和顺德就是广佛一体化、深佛对接(通过深中通道)的最好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佛山南海推动粤港澳高端服务合作,搭建粤港澳市场互联、人才信息技术等经济要素互通的桥梁”。佛山南海具备条件承接香港的专业服务转移、广州的科技医疗教育资源覆盖、深圳的专业人才金融服务落地。因此,佛山应重点打造南海成为承接港澳和广深专业服务业合作的重大平台。顺德毗邻南沙,接壤中山,区内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工业设计全国知名。无论是区位优势还是产业基础,顺德完全具备条件成为另一个承接区域合作的重点区域和重大平台。通过与广州在教育资源、科研院所布局、研发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对接与合作,实现高端创新资源共享。通过与深圳在科技人才、科技金融、工业设计、互联网经济等方面的对接与合作,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动和层级。通过与港澳在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离岸研发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嫁接港澳高端的科创资源,强化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机制。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后导师杨文:

科技之城与制造之城的精准对接

随着深圳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提升,需要佛山在生产性服务业上精准对接,促使两座城市在良性互动中实现双赢。

佛山和深圳两座城市的高效务实合作,不仅对于加快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巩固和做强佛山制造业产业基础和加快发展岭南文化旅游产业都有积极作用。在“双区”建设中,深圳依靠创新驱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着力打造创新之都和科技之城。但是,创新和科学技术的产业转化与应用需要和佛山进行紧密合作。同时,随着深圳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提升,需要佛山在生产性服务业上实现精准对接,促使两座城市在良性互动中实现双赢。

为更好地推进“双区”建设,积极对接“双城”,推动佛山经济向更高质量、产业基础更为雄厚、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经济发展更为持续方向迈进,个人建议做好以下六点:

一是构建常态化的政府沟通机制。通过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来克服阻碍两地要素流动的障碍,促进资源在两座城市甚至大湾区内的优化配置。

二是提升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佛深两市的人才流动机制。人才是经济迈向高质量增长的关键要素,是创新的关键资源。佛山需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在提升制造业强市的战略目标下细化人才引进的专业方向、人才标准要求,制定能够引进来并留得住的人才机制。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需要加强和深圳的协调沟通,在两地人才流动上建立共享机制,促进人才在两地之间的合理流动。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要素流动效率。佛山和深圳之间应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作为,比如,建设佛山直通深圳的高铁等基础设施,设法将人员、物质资源要素在两座城市之间的流动控制在一小时之内,打造佛深之间一小时工作和生活圈,为两地的互联互通创造高效快捷的交通基础设施。

四是明确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中心的区域战略定位,通过佛深合作来做强佛山制造业。深圳在高新技术科研和设计上具有明显优势,而佛山的制造能力具有雄厚基础,通过佛山和深圳的深度合作,将佛山打造成为深圳创新成果的产业转化和应用基地,特别在高、精、尖端制造业上突破面临的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此外,佛山还可充分利用深圳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资源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作为资本市场融资的重要平台,探索构建“研发(深圳)+制造(佛山)+金融(深圳)”的良性发展模式。佛山制造向深圳金融市场要资金,向深圳创新和科技要技术,力求在关键领域提升佛山的制造能力,使佛山智造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与此同时,佛山制造也能有效推动深圳的技术创新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五是佛山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做强制造业保驾护航。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确立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抓手,必将提升在金融、设计、会计、法律、会展等方面的业态水平。与此呼应,佛山要紧密对接深圳现代服务业,发展本地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经济附加值。

六是佛山需加大岭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力度,推动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佛山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具有较多的岭南文化资源。佛山要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力度,擦亮岭南文化品牌,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人员提供高品质的岭南文化服务,也为佛山的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佛山市委党校教授杨书群:

“双区”建设给佛山带来什么?

“双区”建设提出之后,尽管城市间也有竞争,但这种竞争将更多是以合作为主导的竞争。

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佛山,在“双区”驱动与“双城”联动的大背景下,将迎来哪些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打造广佛极点将进一步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在“双区”驱动下,佛山与广州的同城化发展将进入新阶段,实现从1.0版本到2.0乃至3.0版本的跨越。二是珠三角枢纽机场的建设。三是全面对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弥补佛山科创短板。四是产业合作机遇,“深圳创新+佛山产业”以及“香港+佛山”“澳门+佛山”等合作也皆可以进一步深化。

在“双区”建设提出之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合作主要是建立在竞争为主导前提下的合作,是有条件的合作。而中央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符合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规律,也符合提升我国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需要。“双区”建设提出之后,尽管城市间也有竞争,但这种竞争将更多以合作为主导的竞争,并在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过程中,才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那么,佛山如何抓住这些历史机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抓主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品向高质量变革。按照“2+2+4”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到2025年实现4.2万亿产值的目标进行布局。同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传统制造业深入融合;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产业链“链长制”等。

其次,促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方面,围绕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研发设计、信息服务、检验检测、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推进“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紧密结合,推动其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攀升等。

再次,抓创新。实施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突破核心技术攻关。落实“全球科技+佛山智造+世界市场”的要求,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按照主动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佛山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加快实施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和经费“包干使用”制,通过“佛山发布,全球揭榜”科创征集研发模式的实施,切实在推动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尤其是要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领域的科技攻关项目,包括装备制造、泛家居、汽车及新能源、智能制造及机器人、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产业领域,努力取得技术突破。

最后,抓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通过三个方面切实降低实体企业综合成本:一是加快土地、资金、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降低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三是继续清理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的行为,减轻企业负担。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周怀峰:

佛山要紧密对接国家“双一流”和广东省“双高”建设计划,推动佛山科技学院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高校集聚,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服务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对接国内外优质的高校资源,创办港澳台及国际知名大学分校或专业技术学院,探索吸引国内一流大学来佛山建设分校、校区或研究生院,支持有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创办私立大学,并依托大学资源布局相关科技产业园。


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屈韬:

佛山民营经济发达,但产品以内销为主,龙头企业、上市企业偏少,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多数企业依赖展会营销,忽略网络营销、粉丝营销等新媒体手段,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缺,大型商贸载体和信息化建设不足,迫切需要深化广佛同城,对接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市场驱动、消费升级驱动、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格局。


(来源:佛山日报)